静安一项目拿地20年才销售?开发商称是“卖的慢”

28.09.2015  19:48


近日,有媒体曝出,在沪上黄金地款的南京西路板块,有一个楼盘从92年首次拿地至今"在建"逾20年,屡屡停工,最新报价已经达到8万至10万元,涉嫌囤地赚取百倍利润。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记者今天前往该楼盘一探究竟。



媒体报道中的项目,就是眼前这个名为协和城的楼盘。记者今天在现场看到,两栋高层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但小区四周仍被施工护栏包围,不少工人正在进行作业。售楼处也处于正常开放状态。从位置来看,该楼盘地处静安区的永源路镇宁路,与南京西路咫尺之遥,算得上黄金地段。而开发企业也承认,项目最早拿地时间确实是在1992年,但强调竣工时间早在10多年前。



协和房地产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我们是1992年和1994年分别取得了上海协和城1号地块和7号地块的土地出让合同,你看到我们所有的地方都已经盖起来全部竣工完成,只是针对住宅这块我们再进行园林景观的升级。



记者查询网上房地产发现,协和城只在2004年获得过一张预售证,共计房源222套;但11年过去了,登记售出的房源仅为33套,销售率不足15%;不过,项目的定价却出现过7次调整,每平方米从2004年20047元,升至目前的96000元。有趣的是,项目在2005年9月至2014年4月的近9年内,没有任何成交记录,而主要的销售时间集中在了今年3月以后。对此,开发商否认自己存在"捂盘"的行为,强调项目一直正常销售,只是因户型设计、小区配套等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卖的比较慢。


对于这样的解释,业内分析人士就认为,一个楼盘开发周期超过20年,无疑存在“囤地”和“捂盘”的嫌疑,但从目前的规定来看,在囤地上,我们只在开工时间上有明确要求;而“捂盘”则在认定上存在困难。


克而瑞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太可能一次性的把所有房源全部推向市场上去,同时也有价格策略等各方面的原因,市场不一定接受你的定价,你可能周边卖4万,我非要卖6万,这种导致销售节奏缓慢,这个你就很难说他是故意去捂盘,还是怎么样。


而针对开工不竣工,竣工不销售,目前在我们新的土地出让合同中,已经采取措施,杜绝这方面的漏洞。


克而瑞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现在来说,规范的土地出让合同,都是明确规定了在多少时间内你必须开工,然后在多少时间内要进行销售,交房都是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规定的,这个是很好的,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规避了一些企业“囤地”的行为。

(看看新闻网记者龚承一 朱正炎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