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档案馆直属党支部:存史育人献赤诚,深化服务谋新篇

03.12.2014  11:10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打造多维、立体的交大历史文化传播基地,助力文化育人。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成果展示馆不仅成为展示交大历史文化和办学成就的重要窗口,而且成为交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忠实履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责,充分发挥传播交大历史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潜心党史校史研究,为存史育人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积极开展党史校史人物、校园文化、高等工程教育、档案学及档案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著述数十种,发表论文200余篇,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项近十项。

  ——从19世纪末创办南洋公学的奏折到1980年汪道涵学长参加交大校友总会成立大会的照片,再到胡锦涛总书记对钱学森图书馆开馆的批示;从侨居海外的校友收藏,到社会各界的珍贵捐赠……档案馆不断加强学校历史档案史料与文物的征集,数千件的珍贵馆藏,为发掘、整理和展示交大历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全力推进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工作信息化,最大限度地保存好学校历史,为学校各部门和社会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6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高校档案馆之一。2010年4月,档案馆与党史校史研究室合署办公。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现有在编专职人员35人,还拥有一支100多人的覆盖全校机关、直属单位和院系的兼职档案人员队伍。目前,已形成档案管理、党史校史研究、文博建设三位一体,多种业务并举、实体与虚拟相融、研究与探索相结合的档案校史文博工作体系,成为学校“档案安全保管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基地、校史研究基地、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

  档案馆直属党支部共有党员25人。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档案馆直属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党政齐心合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档案、校史、文博等各项工作不断得到学校及同行的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多次荣获“上海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与“上海市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名职工荣获“上海市教育工作年鉴先进个人”、“上海市‘五五’档案普法优秀个人”、“上海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上海市相关领域的一等奖。

   存史育人,传承精神文化,文博工作展现交大魅力

  多年来,档案馆文博工作以校史博物馆(含成果展示馆)和航运博物馆为依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两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方面的作用,为形成交大人共有的价值观和传播交大精神和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观众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接待,热情讲解,做好两馆的参观接待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两馆年接待观众约4万人次;打造多维、立体的交大历史文化传播基地,助力文化育人。校史博物馆、航运博物馆、成果展示馆已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为举行入学教育、组织生活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忠实履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责,充分发挥了传播交大历史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配合重大活动,精心筹划专题展览。在“国际档案日”和“上海市档案馆日”的宣传活动中,先后举办了《交大故事  经典回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精品历史档案图片展》《洪嘉振教授文献实物捐赠展》等系列展览;利用珍贵馆藏,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片鸿遥传 尺鲤寄语——宋庆龄致杨杏佛黎照寰书信特展”,在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和交大图书馆等地展出,广受好评;“5.18国际博物馆日”,航运博物馆参加每年由上海12家高校博物馆携手举办的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联展(上海站)巡展,近年来,分别举办了“悠悠交大情殷殷光明结” 、“海上丰景”——丰子恺与上海文化 ,“直挂云帆济沧海”——纪念董浩云诞辰100周年 、“上海高校育人联盟联展 (成都、上海)” ,“博苑撷英——2014上海高校博物馆联展 ”,“缪斯来了——世界著名大学博物馆概念展”等。

   潜心研究,发掘交大文化,党史校史研究成绩斐然

  近年来,党史校史研究室全体人员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宗旨,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稳步扎实地开展了党史校史研究、知名校友采访、年鉴编撰、文化服务等各项工作,为弘扬交大传统,发挥校史工作的育人作用贡献了力量。

  紧密服务中心工作,凝聚校史研究精品。庆祝建校115年周年,编研出版了记录学校百余年厚重历史的巨著《上海交通大学史》(1-4卷);为庆祝建校120年周年, 《上海交通大学史》(5-8卷)正在加紧校对之中,即将付梓出版,为学校120周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编辑出版了《钱学森与他的母校上海交大》一书,并在校刊开设“钱学森与交大”专栏,连载钱老与交大的系列文章10余篇;制作了“大师风范 母校情缘”图片展,置于“钱学森诞辰百年座谈会”会场、在闵行校区宣传橱窗等处展出;编撰印制图册《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概览》(2012),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展现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建设概况;参与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史》、《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史》等院系部门史。

  深入开展知名校友访谈,扩大口述交大的社会影响。持续开展杰出校友口述资料与文献实物的采集工作,继2012年将采集成果汇编出版《思源 往事》(第一辑),2013年,又编辑出版杰出校友口述系列第二辑《思源·起航》,彰显了交大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提升交大文化软实力作出了贡献。

  与时俱进,年鉴常编常新。编辑出版了《上海交通大学年鉴(2013)》《上海交通大学年鉴(2014)》。为提高年鉴编撰质量,坚持定期对新出版的年鉴作质量分析,比较研究,专题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于年底召开年鉴编纂工作研讨会、年鉴工作培训会议。同时,编辑部在年鉴版式设计、印订装帧等方面也与时俱进,适时变化改进,从而使年鉴常编常新,不断完善提高。

  积极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发挥党史的育人价值。庆祝建党90周年,承办了全国高校党史研究论坛,举办了《光辉的历程,永恒的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党史图片展》,以历史的资源服务于党建现实的同时,就推进新时期中国高校党史研究、宣教和党史档案征编、利用等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撰写了一组反映交通大学与辛亥革命关联的系列文章,制作了《交通大学与辛亥革命》的网上展览。参编《校园激荡——解放前上海高校地下党纪实》、《上海教委系统改革创新亲历记》等。

  开设校史文化课程,注重发挥以史育人工作。首次为学校本科生开设《交大历史与文化》公选课。课程围绕交大110多年历史发展轨迹、交大文化与精神、重大校史专题与著名人物等内容,向学生充分展现了交大的风雨历程与文化魅力。积极为党办校办、宣传部等部门提供史料,船院、机动学院院庆提供历史素材,实现党史校史网三天一更新,点击率提升;向图书馆、院系资料室、部分部处负责人赠送相关校史图书;在校内《校报》《思源》《同窗》、校外《上海滩》《世纪》等载体刊载校史口述成果近30篇。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史室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由王宗光主编的《上海交通大学史(1-4卷)》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等奖,为本次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校史研究著述;马德秀主编的《钱学森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获上海市党史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王宗光主编的《老交大名师》系列、马德秀主编的《思源起航》口述系列丛书均喜获“校史研究分会第四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胡端的论文《试论校方修史与私著校史的异同与互鉴》获二等奖;校史编委会秘书长毛杏云研究员荣获“中国高校校史研究有重要贡献奖”。

   服务至上,转变工作方式,档案管理服务成效显著

  扎实推进档案管理的基础性、规范化工作。先后修订完成《上海交大档案管理办法》《上海交大档案业务建设规范》《上海交大各部门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上海交通大学文物与陈列品工作规范》《上海交通大学文物与陈列品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特别是对全部17大档案门类的业务建设规范进行了梳理和修订,使学校档案工作能够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更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档案业务培训实现从“共性化”向“个性化”的转变,提高了培训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档案业务培训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效能,改变了以往“大课式”培训方式,不仅为各个单位量身定做培训内容,还深入各个单位,面对面地开展档案归档业务指导,为各个单位解答归档疑问,解决实际问题,使档案业务培训更加合理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多次召开档案管理工作座谈会,开展面对面的服务交流和座谈,使档案业务指导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贴近学校的发展。例如:先后召开了照片及音视频档案管理工作座谈会。并且,组织到机动学院、科研院、研究生院等单位开展专题调研,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态度,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师生医护员工,快捷高效地完成学校各个单位的用档任务。实现档案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增加档案服务的灵活性、实效性,不仅有一般性的咨询服务、阅览服务,还开展了各类专题服务、知识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优势,通过专题汇编、主题编研等形式,为学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利用专题服务。档案馆窗口服务继续保持零投诉,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多次受到用户的口头或书面表扬。开展网上信息专项检查、确保档案信息发布安全。通过多种措施,严格规范网上档案信息的开放条件和范围,在满足利用者网上查档利用的同时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求实求新,围绕中心工作,扎扎实实搞好党的建设

  近年来,档案馆直属党支部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的建设工作,防止“两张皮”、为了党建而党建,避免党建与中心工作脱节,扎扎实实开展党的建设活动,防止走过场,重在党建工作实效。

  以重要活动带动党建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举行了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专题报告会;参观了江泽民学长走出交大迈向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历史展示馆;开展了“追忆益民历史,弘扬创新精神”——与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历史展示馆共建活动;开展了“我为组织建一言”、“读书增智”等主题活动。由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直属党支部被学校党委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从工作需要出发,以课题研究为牵引,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结合新的社会形势和档案馆工作实际,直属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型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内容、形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探索建设党支部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新途径,形成1万余字的课题报告。获准立项的党建课题“充分发挥党史资源的活教材作用——上海交大利用党史育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重点项目。

  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扎实开展党支部的实践活动。组织本馆或邀请其他单位研究人员举办交通大学校史、高等教育史、科学技术史、口述历史、钱学森学术思想、档案业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与学习考察活动;赴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革命圣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参观“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等。

  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重大专题活动。在学习阶段,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召开专题组织生活,组织党员收看教育片《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等环节,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先后召开了多场专题座谈会,分别听取了普通党员、领导干部、年青职工以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班子成员还通过个别访谈等形式,个别听取单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针对征询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查摆问题,认真撰写整改材料。通过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谈心,征求对方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班子成员间不断沟通思想、提高认识、增进了解、促进工作。在专题民主生活会阶段,班子成员紧扣主题,就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创新工作思路,建好文博楼,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档案馆直属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为目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抓住此次文博大楼建设的大好时机,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把党员活动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全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动谋划,积极推进新校史博物馆建设。档案馆牵头成立了综合、征集、展陈三个工作小组,全方位推进文博楼的建设。同时还多次组织到全国各地的优秀博物馆、档案馆学习参观,开展博物馆、档案馆建设的专题调研,完善文博楼的各项建设规划。

  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输工具,构建了基于学校云存储的多媒体档案归档平台。我馆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实现了多媒体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归档业务工作的相互协同,高效率、低成本,使归档工作更规范、更高效、更智能,受到国家档案局的关注。首次推行院(系)归档业务指导“一人负责制”,改变了以往一个学院往往要面对不止一位的专职档案人员业务指导的不便局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现档案业务培训从“共性化”向“个性化”转变,提高了学校档案归档的齐全率和完整率。

  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近年来,档案馆已形成档案保管利用、校史研究整理、文博展示传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既分工又协同,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今后将在此工作机制下,进一步加大校外档案史料与文物征集的力度,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为深入研究、形象展示交大历史文化传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文博工作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努力探索档案、校史、文博工作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当前,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档案馆党支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基固本,确保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推动设立学校博物馆建设工作委员会,以形成学校博物馆集成式管理模式,并以文博楼建设为新起点,努力探索档案校史文博工作协同发展之路,为学校文化建设、软实力提升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