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宣传、引领”三位一体建设“职工创新之家” 上海工匠十大品牌齐头并进

23.12.2020  19:51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了诠释,再次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工匠精神更是对广大攻坚克难的职工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市职工技协服务中心以工匠选树培养为起点,持续打造工匠馆、工匠讲堂等集“培育、宣传、引领”三位一体的工匠十大品牌,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建设凝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智慧和力量的“职工创新之家”。

   培育

  工匠队伍不断扩大

  ■涵盖品牌

  “上海工匠”评选创办上海工匠学院开设工匠研修班建立“工匠数据库

  随着今年9月“上海工匠”候选对象的公示,“上海工匠”的评选活动正式迈入了第五个年头。自2016年启动“上海工匠”培育选树计划以来,迄今已选树5批上海工匠,共计480人。今年,通过个人渠道、单位推荐和社团推荐3个渠道申报人数达849人,同比增长48%。其中,个人自荐报名284人,同比增长317%,申报人数创下历年之最。同时,各地区、各行业也相继开展了本地区、本系统的工匠人才选树工作,近60个区局(产业)工会及一批街镇、园区开展了工匠培养选树工作,共选树工匠人才2000余名。

  逐年增长的工匠申报人数和入选数量,是市职工技协这几年注重培育的结果。对于成长中的工匠,一方面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创建提升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的上海工匠学院。学院首批15名特聘教授,不仅有包起帆、翁伟樑、顾建平、王军等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工匠等,还有特级教师于漪,确保课程教学与行业接轨、与岗位接轨,探索学员岗位贡献和成果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机制,为工匠人才成长搭建起终身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根据工匠的特点与需求,与开放大学合作开设“工匠研修班”,采取专家讲授、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工作坊、交流研讨、总结提高等形式,邀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知名院士、教授、培训师担任主讲,设置内容涉及“前沿科技”“上海智造”“工匠精神”“互联网技术”“创新智慧”等领域课程,目前已举办6期上海工匠研修班、区局(产业)工匠研修班以及工匠创新工作室骨干研修班等,为600多名工匠和工匠人才提供了培训。

  此外,市职工技协以“合理配置、共享互通”为理念,编制《上海工匠人才信息目录》,建立市、区两级“工匠数据库”,定期发布重点行业工匠人才信息,实现地区工匠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发展提供工匠人才资源支撑。

   宣传

  全方位弘扬工匠精神

  ■涵盖品牌

  建设上海工匠馆拍摄工匠纪录片创建在线工匠讲堂

  工匠需要培育,也需要宣传。选树“上海工匠”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让“工匠精神”在职工群众中蔚然成风。为此,在弘扬劳模精神方面,线上及线下的阵地都必不可少。

  坐落于市工人文化宫的“时代奋斗者——上海工匠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作为展示工会形象的新阵地、弘扬工匠精神的新高地、引领青年成才的新灯塔,上海工匠馆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由序厅、四部分主题展区和临展厅组成。展馆讲述了包起帆、李斌、王曙群等百余位上海工匠故事,陈列了1515织布机等互动设施10余项。2020年上海工匠馆对宝钢板块进行更新,新增上汽板块、集成电路板块,并优化了部分板块。上海工匠馆开馆以来,累计有10多万名职工和市民观展。

  弘扬工匠精神,也借助互联网等媒介平台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市职工技协与东方卫视合作,拍摄制作了六季《上海工匠》纪录片。在《林海秀》《上海工匠防控疫情》特别节目中同样不乏上海工匠的身影。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许多线下授课受到影响,市职工技协借助全总“技能强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邀请王曙群、徐小平等25名上海工匠参与直播,专题讲授传统制造业、通讯行业、航空航天、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以及日常衣食住行等相关课程。据统计,各地区近170万名职工观看了上海工匠大讲堂的直播课程。

   引领

  发挥工匠作用服务大局

  ■涵盖品牌

  命名工匠创新工作室组建上海工匠技术服务队

  工匠精神是一种钻研的精神,也是一种奉献的精神。以一批批优秀的工匠人才为库资源,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对内,市职工技协以工匠创新工作室为抓手,通过工匠引领身边的职工在企业内创新创效,发挥“1加1群”工匠领衔作用。两年来,经专家评审和实地走访考察,先后创建命名两批25家市级工匠创新工作室,并给予每个市级工匠创新工作室2万元的一次性创建资助。

  对外,工匠的智慧与精神同样可以感染更多人。一支由上海工匠构成的技术服务队曾多次深入园区和非公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公益活动,帮助非公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助力民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先后有70多名上海工匠到嘉定、闵行、宝山、奉贤、青浦等区域的园区和非公企业,惠及企业近百家。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由上海工匠等领衔的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医疗、技术和教育小分队,赴云南昭通地区开展协作交流,共义诊病人1600余人,开展6场专业知识讲座,签订8份结对帮扶协议。

  来源:劳动报   作者:张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