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态岛,文明可转化为生产力

09.09.2016  22:18

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生态+文明”主题论坛上,专家热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来崇明才1个多星期,看过了热闹的八一路步行街,也站在南门江堤上看过了长江口的夕阳西下,觉得这里太美啦!”刚走进崇明区文化馆剧场,16岁的崇明中学新生马楠就兴奋地对记者说。她来自新疆,就读于崇明中学新疆部预科1班,昨天下午和全班30多名同学一起参加了2016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听完三位嘉宾的演讲,她表示对崇明“”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些,“这里不仅有自然环境的生态美,还有人文素养的文明美。

  生态岛建设应塑造怎样的人文素养?崇明应倡导怎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针对这些议题,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2022冬奥会官方伙伴密苑云顶项目首席新闻官赵琼和作家徐刚三人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王德峰对崇明“生态+”发展战略作深入思考。他表示,“互联网+”的概念中,无论是“+贸易”、“+金融”还是“+物流”,“互联网”都只是手段。但在“生态+”战略中,“生态”不仅是发展手段,更是发展目的,重要的是让生态优势具体体现为一种发展模式,进而转化为发展优势。“对崇明而言,无论是‘生态+农业’、‘生态+教育’还是‘+’别的,文化和文明都应贯穿发展全过程,这是生态优势能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

  崇明向化镇宣传委员陈奕对王德峰的演讲内容深有感触。她认为,“文明”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在生态岛建设过程中,“文明”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直接促进旅游业、农业等的发展。“比如,最近在向化镇要举办一个垂钓大赛,全市共有上百人参加,我们将文明的理念融入了大赛的筹办过程,提出了‘文明垂钓’理念,提倡钓大鱼放小鱼、垂钓不留白色垃圾、不使用化学饵料和添加剂等,违反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这些看似都是个人素质层面的事,但做到与做不到,对河道清洁、水域生态等都有很大影响。

  赵琼的演讲题目是“零碳冬奥与生态文明”,讲述了密苑云顶乐园的建设情况。密苑云顶乐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此地年平均气温只有3.3℃,年积雪时间长达150天,项目规划了88条雪道,长度有70公里,还有22条缆车。该项目带动了当地旅游业,他认为,保护生态固然重要,不过如果一开始就进行长远规划的话,大型的体育或其他产业项目对于生态保护和地区发展是一个明显的“加分项”。

  长兴镇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办公室工作人员徐忠如对赵琼的演讲内容很赞同。长兴海洋装备岛的开发建设,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今长兴正坚持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和海洋文化“四化融合”,建设产城融合的生态城镇。徐忠如说:“工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本身不是相悖的,关键是怎么发展、人们是不是有生态文明素养。现在的长兴岛,既有伟岸的港口机械,也有美丽的郊野公园、横沙渔港,上岛旅游的市民游客越来越多,这恐怕也是‘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具体体现。

  “我的岛是一颗沙子,是长江入海口充满深情的一声叹息。”作家徐刚用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崇明的深厚感情,“崇明的沙土是整个长江流域冲洗下来的,崇明的文化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全部精华。在这里,生态和文明完美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崇明最‘富有’的地方。

  “生态+文明”主题论坛由上海市文明办、解放日报社、崇明区文明委联合主办,旨在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促进文明创建和生态建设融合发展。

记者 茅冠隽 见习记者 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