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创新中心须有“高能企业”
18.08.2014 13:26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副主席丁文江认为,上海经济长期以来属于“追赶型经济”,其特点是“政府主导、举市体制、依托国企、规模投资”,为上海转型为“创新型经济”打下了基础,但也容易出现技术引进遇阻、工业产能过剩甚至资金转向房地产等问题。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刘文波也认为,事实上,“大政府”的强势格局,不利于城市成为企业创新创业的目的地,“政府对企业并非只是简单的财务支持”。
从根本上讲,建全球创新中心的主体仍是企业。在丁文江看来,“创新型经济”无疑是市场导向的,依靠技术进步,发挥企业家精神,勇于竞争、敢于试错。他表示,全世界80%以上的创新成果其实是中小企业完成的,大、中、小企业可以互补互动,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围绕大企业,同时大企业也需包容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持续新陈代谢、兴衰交替、资源流动的“企业生态圈”。对上海而言,特大国企几家独大,缺乏“卫星企业”。现阶段,上海已进入科技创新的活跃期,中型民营企业应可成为一大创新力量。
上海这个创新中心还需要什么企业?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导罗守贵教授,用“高能企业”来形容这样的企业。他举例说,位于英国剑桥的芯片设计商ARM公司,只有1700多人,但全球九成以上智能手机的芯片架构均出自其手。它本身并不制造芯片,但任何企业制造它的“设计作品”均须得到知识产权授权,并依据出货量来抽取“版税”。“现场每个人的手机里,可能都有ARM 设计的芯片,甚至每部手机有3到5枚。”目前,ARM正与英特尔争夺手机与电脑芯片的全球市场,这其实就是英国剑桥与美国硅谷两个创新中心之间的全球竞争。
罗守贵表示,高能企业与高能机构不仅对全球科技要素具有强大集聚能力,而且具有面向全球的强大科技辐射能力。高能企业或机构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并不一定是规模上的差异,而是服务市场的范围大不相同,“企业的高级功能就是代表城市,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分工,分享高端价值”。上海也正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能企业”的生态系统,比如金桥开发区以机器人产业集聚带为突破口,已落户国内企业新松机器人、卫邦医疗机器人、胃肠诊断胶囊机器人等,并正在洽谈科沃斯家庭服务机器人等。 (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郑子愚)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18.08.2014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