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须避免操之过急 专家建议做好民众养老理念的转型教育

02.11.2014  17:42

  昨日,社会保障发展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召开,有参会专家提出,在当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支和未来基金给付压力下,我国必须延迟退休年龄,而且男女应同时延迟至65岁。

  “统计学上的老年赡养率不真实,导致我们对于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估计过于乐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社会保险标准委员会委员杨燕绥分析,我国事实上2007年就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实际老年赡养比为1∶3。老年人口低消费掩盖了老龄化问题,但严重限制了内需。

  杨燕绥表示,我国上世纪60年代婴儿潮一代现在进入退休年龄,导致我国本来薄弱的基本养老金体系入不敷出。

  另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是高龄老人的照护服务,在杨燕绥看来,“从现在起就要倡导青年、中年人和刚退休的‘青年老年人’自立,为自己未来高龄护理服务进行资源储备。‘终生自立’要比完全的‘养儿防老’或‘政府保障’等更为有效。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路锦非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将是不得不考虑的方案。她精算出:延迟退休年龄能够使得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赤字发生年份推迟15年,而累计结余赤字发生推迟20年,并在2050年前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具体来说,退休年龄应逐步延长到65周岁。她表示,延迟退休须渐进推行,避免操之过急,“首先,男女应该同年龄退休。其次,应按照‘男女同时60岁退休’——‘63岁退休’——‘65岁退休’的步骤逐步过渡,65岁也是世界上主流国家的平均退休年龄。

  “尽管延迟退休是敏感话题,很多民众不愿接受,但在全球老龄化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必须正视现实,以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角度来考虑,并做好民众养老理念的转型教育。”路锦非建议。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