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莲婷:悠悠桂林城

27.10.2014  17:48

   天色淡如水墨,桂林城朦朦胧胧在水光山色中歇着。蹩脚的老旧街道夹杂在氤氲的桂花香里,漓江水照见行人零碎的脚步,粉墙黛瓦内喧闹与静谧交替, 一城的悲喜悠长辽阔,和风渐行渐远。

  我现在极喜欢游荡在桂林的大街小巷,脚步虽缓,目光却慢慢亲切。都说喜欢回望的人容易被人流遗忘和忽略,但也因此,我得以在新旧杂陈的桂林城里,寻觅岁月变迁的痕迹。   脚下寂静的小道似乎没有来路和方向,它的存在与人的目的地无关。游离在别人的故事和生活里,道路的边际像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的米粉香味。一些记忆不断被唤醒的时候,很多东西不能重新回到身边也无妨,小巷会为你收拾好一地的祝福。   桂林山水甲天下,鬼斧神工说得太多,就容易失掉部分的真实。因而桂林人,他不去铺张,不去渲染,不像游人那般在意象鼻山如何逼真,伏波山怎样传奇。江流天地,山色有无,悠哉画中,是什么便是什么。在他们看来,一山一水一呼吸皆现空灵,一花一木尽着禅机。摇扇坐,卷烟嗟,莫嫌人易老天涯,桂华暗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外界的纷纷扰扰,游人的繁华时尚,懒洋洋的 桂林又怎会去管他。良宵留与丹桂笑,这便是桂林人一份悠闲自在从不匆忙的心境。   尽管如此,桂林的许多东西还是渐渐老去了,像拄着拐杖蹒跚前行的老人,穿过许多寒冬,走过许多盛夏。曾经威武的靖江王城,也只是静静地坐在阳光的一隅,淡看这一个又一个轮回的沧桑,倾听岁月日复一日绵延不息的低吟浅唱。夜幕里,桂林最老的街也挡不住流逝的时光。灯火隔世般阑珊,昨天已去得很远。黑白剪影的建筑月光斜飞,某个翘起的屋檐,在小巷投下斑驳参差的阴影。窗棱古老繁复的花纹,覆盖的是一段又一段冷去的岁月。不经意地在老街尽头碰到一口井,清朗里盛满古老的月光。在我们以为自己还如夏般璀璨不衰,挥霍青春的时候,老街就像中年人心底的相思一样老去了。   然而,有些东西,有些影子,是会那么一瞥,就可以让人回味一生的。桂林给我的一瞥是伏波晚棹中,夕阳落下时那一抹深情的微笑。我深信桂林她是饱尝人世间苦辛的人,在云雨沧桑中具有看透人生的眼力了。不然,她何以用一怀淡然的柔情,抚慰路过她的狂 笑乱谈后沉寂的心灵,温暖那些客套中随和凑趣后凄凉的面目。江畔,一枚花凋落得无人看见,情到深处的凝重便是如此。桂林最让我回忆和怀念的,不是她的美丽,而是她的淡然,她的凝重。一个漂亮的躯壳,一副秀丽的皮囊,有时迎来的只是猎奇目光的快感。经久回味的,还是那桂花香,桂花茶。   记得往日曾邀了几个同学一起游玩桂林。从芦笛岩出来,转进西山,在那宽敞的山顶看完日落后,走下山时,碰到了西山寺庙里守庙的老人。我们嚷着口渴,老人便招呼我们喝茶。于是,我有幸领略了一次掩藏 在桂林山水中的“茶道”。寺庙外的树木在夜色中一呼一吸,开水的热气在屋内氤氲缭绕。泡茶,把滚烫的开水注入放有茶叶的透明茶具中,茶叶就猛烈地上下翻滚,随后变色。半分钟后,老人把带有茶色的水滤掉,给杯里第二次注水,动作舒缓而有节奏。仿佛岁月的余生。喝着茶,老人的话匣子便打开了,我们微笑着听,权当游玩之后的又一道风景。“开始泡的茶总是太浓,要先过滤、换水,因为掺杂太多茶渍……”从泡茶到人生,老人娓娓道来,茶水也换了一遍又一遍,第四遍后终于几乎没有茶味,只留下要有一种心境才能品出的淡雅清香了。

  那晚告别老人后,夜色已深。桂林城静悄悄地憩息在坡度平缓的群山中,古老的桂花树被晚风拂得温柔,月光轻轻抚着几张年轻的脸庞,大街小巷沉睡在我们的谈话声里。当我回望的时候,老树下的古庙门前,那位枯槁的、瘦小的老人正孤独地坐在门槛上,似乎在追思那流逝的岁月。月光下那一抹苍老的剪影,又似是所有往昔美丽的缩影。也 许,桂林像她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和着一份处静的心态,一抹经世的微笑,以及被时间遗忘的陈年往事,隐伏在雕花院墙的老宅的灰色悬楼下。他们就像茶一样,需要年轻人慢慢地品。因为浓烈过,寡淡过,才懂得生活的味道可并非那第一道水和茶激烈地相融后溶出的味道。  

    现在,闲逛在桂林街巷的我,想起了那位老人,忽而像是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那些老旧房屋里的 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些走过岁月经久弥散之后的苦涩,比之于轰轰烈烈的爱,比之于欲罢不能痛定放手的锥心,似乎都来得真切而感人。或许,在一些事情的末尾,陈旧的喘息正散发着三花酒的醇香。然后许多东西背影蒙尘,而后绝尘而去。                                                                        (作者系古籍所研究生   廖莲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