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二中院民三庭副庭长乔蓓华法官 20年无错案如何做到

26.06.2017  17:04

   人物小传

  乔蓓华,女,中共党员,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增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在劳动争议审判战线上奋斗了近20年,负责审理的劳动争议案将近4000件,没有一起错案。

  2011年,她在上海《劳动报》“劳权周刊”开辟“乔法官说法”专栏,广受好评。2016年,她又开出全国法院第一个劳动争议维权类微信公众号——“乔法官说法”。

图说:乔蓓华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对法官来说,一件案子判得好不难,但要把每起案件都判得好却殊为不易。

  在记者面前,这位在上海滩颇有名气的“乔法官”看上去朴实无华,黑框眼镜、话语不多,和蔼亲切。若不是身着法袍,许多人难以将她和威严的法官联系在一起。而见过乔法官办案的人常常惊叹,再疑难复杂的案件,只要到了她的手中,总能抓住案件的关键点,她由此有了一个形象的称号——“劳动法律全书”。

  在一起案件中,当事人李先生“全副武装”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带上一大摞法律书来到上海二中院。让他没想到的是,审判长乔蓓华从法律原理、法条出处等方面,对他提出的意见一一仔细分析。

  从起初的半信半疑,到翻着书查找,到最后的心悦诚服,李先生不再固执己见,点头同意调解,并最终签署了调解书。“乔法官,你肚子里好像装了一部法律词典,早知道这些道理的话,我早就接受调解了。”庭审结束后,当事人李先生由衷地感慨。

   办案如做人,要无愧于心

  “办案如做人,要无愧于心。”乔蓓华办理的案件中,有些当事人文化层次不高,因举证意识不强而难以维护合法权益,她认为,“这不仅需要法官做好释明工作,有时甚至需要主动查证,才能揭开事实真相,还当事人一个公道,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

  乔蓓华曾经处理过一起劳动争议案件。20岁不到的小陈毕业不久就到上海一家饭店打工。在厨房打杂时跌倒,被摔碎的瓷片严重割伤。厨师长送他就医后,垫付了几千块的医药费。小陈的父母到上海来看他发现了此事就找老板交涉,但老板不承认雇佣的事实,连受伤前打工的工资也不同意支付。而厨师长知道这事后,也要小陈返还垫付的医药费。小陈走投无路提起仲裁及诉讼。仲裁及一审期间,老板均未到庭,而小陈除了口头陈述也没拿出什么证据,因此都败诉了。

  案件上诉到乔蓓华这里后,她仔细研究案情,觉得小陈虚假陈述的可能性不大,但关键是缺乏证据。在她反复的提醒下,小陈回忆起其打工期间居住的饭店集体宿舍的地址,回去后又找到了印有饭店名称的工作服,还提供了厨师长的电话号码。

  之后,乔蓓华再次通知老板到庭,并通过小陈提供的电话号码找到了厨师长。在证据面前,老板承认了饭店雇佣小陈的事实,该案最终依法改判。

   案子输了,为什么当事人还满怀感激?

  打官司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诉讼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奈之举,法官不仅要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裁判,更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在诉讼的过程中感受到司法的阳光。”乔蓓华说。

  她曾经办过一件案子:外来务工者老张十年前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期间老伴生病去世,他独自拉扯着两个孩子长大。好不容易大儿子娶上媳妇,媳妇又有了孩子,但媳妇所在的工厂突然倒闭了。媳妇因为在家生孩子,等他们知道消息的时候,工厂已经关门,经济补偿金拿不到、产假工资也拿不到。他们只能打官司。但当时所有的工友都已回乡了,他们居然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证明他媳妇在那儿工作过。仲裁和一审都败诉了。上诉的时候正好快过年了,老张在法庭里欲哭无泪。

  因为老张拿不出任何证据,二审法院也无法支持他的请求。但乔法官没有简单地驳回他的上诉,庭后和老张谈了很久,耐心地听他诉说一家生活的艰辛,同时跟他一一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后来还积极帮他联系其他的救助途径。那天,在和乔蓓华谈了两个多小时后,老张当场就撤回了上诉。之后每逢春节,老张总会打电话给乔法官拜年。他说,“那年春节是我们家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虽然官司没有赢,但乔法官的开导和帮助温暖了我们,帮我们走出了困境。

   办案之外还“触电”:线上线下服务百姓

  熟悉乔法官的人知道,她经常会接到以前当事人的来信来电。有个当事人在案件审结8年后准备出国移民前,还特地来到法院,要再见乔法官一面。

  2016年年初,乔蓓华所在的民三庭经最高人民法院推荐,在国务院农民工领导小组开展的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评选中,获得了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了帮助更多的劳动者依法维护权益,2011年起,上海二中院开始在《劳动报》维权周刊上开辟《乔法官说法》栏目,乔蓓华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每周撰稿,普及劳动法律知识,累计刊登200多篇文章。

  2016年,上海二中院又开通了“乔法官说法”微信公众号、“外来务工人员劳动维权工作室”,构建“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实现劳动争议司法助力的线上线下全覆盖,让老百姓又多了一条和乔法官“零距离”交流的途径。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