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学堂举办“庖丁解牛与庄子的人生智慧”讲座

19.06.2015  20:02
      6月15日晚,华师大哲学系陈赟教授做客闻学讲堂,在四平路校区图书馆十楼闻学堂,为大家讲解“庖丁解牛与庄子的人生智慧”。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陈赟教授在讲座伊始谈及养生的话题:“养生主”即“以养生为主”,是养生第一要事。而“养生”最重要的内理就是庖丁解牛里面所说的“无厚有间,游刃有余”。在庖丁解牛的故事里一共出现了四个意象,庖丁、文惠君、牛和刀。庖丁以刀解牛,文惠君由庖丁解牛得养生之理。从解牛技艺中悟出诸如“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等养生的奥义。
      陈赟教授亦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为大家分析了道与技的相生相应,由道而技,以道兼技之理。“庖丁解牛”的动作“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就如同音乐演奏。虽然动作是人为,却是天工的显现,在解牛的过程中那超乎技的东西,便是道。技与道的区别在于:一切技巧皆是人工之巧,其合于天之机,非其必然,乃偶然之遇。而道却无所不运,无所不通。技只是其中的某一方面,每一技与技之间并无相通之处。
      随后,陈教授为大家解析了“庖丁解牛”所历经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所见无非牛”,庖丁于一切时地,在这个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里,所看见的只是牛,其余的均视而不见。“所见无非牛者”,用心一也。第二阶段 “未尝见全牛”,所谓的“全牛”指整牛,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但 “目无全牛”意味着仍然还有牛,仍通过视觉观物。第三阶段 “以神遇而不以目测,官知止而神欲行”。“”是司某事、某职的涵义。体现了一种分工,比如人的五官,虽然各有其功能,但是功能之间却不尽相同。我们只能看见颜色,听见声音,却不能听见颜色,看见声音。因此,分工既是一种敞开又是一种遮蔽。“官知止”也意味着解牛之主体的消失,即一个可以为官知所把握的自我被放下了。此时的庖丁就是一个无己无厚之人。如果一把刀是无厚的,无论多么小的间隙对于这把刀来说都是足够的空间,游刃有余。这对应于人来说,人道的每一次减少,天道都是增加。剩下的生命都是生。有生之年皆生矣。
      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有一位朋友问及《庄子》中的混沌之死。这个寓言与庖丁解牛中的第三阶段有着相似之处。老师举例说,山水画里当有人物出现的时候,这个人物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而没有画出清晰的五官。人在天地山水之间,不是以具体的五官来进行感知,而是就如庖丁解牛一样,“官知止而神欲行。”老师的讲解诚恳朴实深入浅出,在场的听众都听得入神,几位听讲者接连提问,气氛友好而热烈。最后,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之后,听讲者们仍意犹未尽,流连不已,有些朋友就讲座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陈教授交流互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