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老龄化,视野应更开阔专家建议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施策

30.05.2016  11:02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在昨天举行的复旦大学上海论坛“老龄化、健康与经济发展”圆桌会议上,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与会专家建议以全生命周期的视野制定老龄政策,从生育率、教育、劳动就业、退休年龄、老年人生活质量等不同阶段和视角统筹考虑,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对社会影响深远弗吉尼亚大学校长特蕾莎·沙利文教授认为,老龄化是全球趋势,而生育率下降是其主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生育率呈下降趋势。以美国为例,生育率从2007年的2.12下滑到2014年的1.78,这一趋势还在继续。生育率下降短期会使受教育人口减少,长远来看,劳动人口减少将给社会财政和公共卫生等造成压力。”劳动人口下降,照理说工资水平和就业环境会有所提升,社会资本也应有剩余,但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科宁研究发现,实际上这些“利好”还没有出现,反倒是很多学校将面临招不满学生而关门的危险。特蕾莎·沙利文也指出,老龄化导致的税收减少,使公立学校的补贴缩减,从而影响教育质量。制定政策应有更科学态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感慨,应对老龄化,要有更科学的态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应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平等对待老龄化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果年轻人受到良好的教育,研发出新技术,创造出更多财富,那么老龄化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就能得到更为积极妥善的解决。”全球老龄化来势汹汹,大卫·科宁提醒各国政府可积极备战以换取新的发展红利。他回忆说,当年“人口红利”概念提出时,就充分考虑到人的能动性,针对出生率的趋势制定相应对策。在大卫·科宁看来,解决老龄化问题需要专业的融资方案,家庭和政府都要加大投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关键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专家探讨的焦点。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老年人生命周期末期低质量现象正在消减。斯坦福大学教授凯伦·艾格勒斯特从卫生医疗资金支出的角度建言,“医疗和新技术的投入目的已不是找到医疗资源,而是更有效地管理健康,最终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专家指出,根据老年人口及出生率性别比例的统计,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因此在政策制定、产品和提供社会服务时,也应有针对性。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