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翠莉:我们的团长我们的团

19.02.2015  20:34

  2013年11月3日,原华东师范大学文工团六十年代的老团员们从全国各地聚到校园,我们要为卞英杰老团长祝八十大寿。卞老师个头不高,有点瘦弱,一双浓眉,双眼有神。他喜欢侧着身子,歪着头听人说话,听到高兴处笑起来“嘿嘿嘿”的十分响亮;不高兴时不会发脾气,只会瞪大双眼,摇摇头,连话也不说。他的善良、忠厚、有才,让他身边的下属们既佩服他,但也敢跟他没大没小,在他面前你可以随便说话,可以开开玩笑,这都没问题。

  卞老师对艺术要求很高,他创作的多首歌曲,传唱很广。其中一首《我爱塔里木,新疆就是我的家》,让我们唱到上海电视台,也为我们后来“四个面向”分配到边远地区早早奠定了心理基础。

  李海宝老师是文工团的团支部书记,她的女声独唱是团里的镇团节目。她把“枪杆子是俺的传家宝”唱到了传神的水平。我和她同住一寝室,得到她的不少帮助,对我以后演唱水平的提高可谓得益匪浅。李老师和卞老师配合默契,在常溪萍校长的关心下,把文工团领导得风生水起。常校长是我们怀念的好领导,他对文工团的关心十分具体,他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与学生交谈,向他反映的问题“落地有声”。他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操场上有他矫健的身影,饭厅里他为学生打饭。

  文工团下设几个分队:民乐队、话剧队、舞蹈队、歌剧队、戏曲队、化妆组……每个队在课余时间排出拿手的节目。民乐队是挑重担的队,因为当时既无录音又无光碟,一切伴奏都由他们承担,每场演出从歌到舞,他们最辛苦。话剧队的《一代新风》、《渔人之家》在高校中小有名气,在导演钱洪老师的调教下大家进步很快,其中《一代新风》还在华东汇演中得奖。我的丈夫张致远当时就在话剧队,他演这部戏的主角,但他是近视眼,摘下眼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要他从地上捡起纸团,就得让他记住往右走几步才能捡到。有一次差点没摸着,把卞老师急得够呛。杨丽萍报幕的神态是那么端庄稳重,成了师大文工团的一块招牌;舞蹈队的弓舞,杨挽澜的《养猪姑娘》几乎达到了专业水平;我们歌剧队排了大戏《夺印》,还请上海歌剧院来辅导,还有些小戏《抢伞》、《兄妹开荒》等等;戏曲队排了沪剧《芦荡火种》,由任招娣饰演阿庆嫂,演员演得可真好,可惜的是演这个角色的任招娣英年早逝了。

  我们经常到其他高校去交流演出。有一次在上海交通大学演出后,交大招待我们吃夜宵,卞团长起来致答谢词,他说了句:“今天这汤很新鲜……”其他的话我们没记着,就这句让我们记到今天,笑到今天。

  一次,外地的一位客人到访,他问:“卡团长在吗?”这是常闹的笑话了,接待的人故意说:“没这人,不在!”后来才让他弄清是“”不是“”,把大伙都逗乐了。

  文工团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平时在系班认真学习,课余集中在文工团排练、住宿,这段时间的训练对以后我们的业余文艺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常溪萍校长的亲切关怀下,在卞老师、李老师的领导下,团员们各个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排出许多优秀的节目,华师大文工团在上海高校小有名气,我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团员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感情很深,还出了好几对伉俪。许多年过去了,大家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经常在电话总相互问候。感恩华师大,感恩师大文工团,愿我们的团长、我们的团永远与我们同在。

(作者系华师大67届物理系校友 庄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