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亲戚组“贼团”装备似特工(图)

18.11.2014  14:46

  团伙成员(红圈里的男子)于今年5月19日在BRT车站作案的视频监控。 信息时报记者萧嘉宁摄

作案装备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刘军 通讯员吕军萍 张毅涛

  背一个背包,里面装着一把伞、一包烟、一两件衣服,“干活”时通过“拥车门”、“拉裤脚”等方式转移他人注意力,并将背包挂在前面掩护,手从下面偷,多少人的手机钱包就这样被“顺走”了……昨日记者从广州警方获悉,广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近日打掉了一个专门在公交车上(站)盗窃手机的特大团伙,悉数抓获20名成员,缴获手机22部,破获案件21宗。

  据悉,这20人的团伙,居然都是亲戚,其中“师傅”级的竟敛下巨财,已在广州买车买楼。

   团伙介绍 “远亲近戚”齐上阵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这句话要看放在谁的身上。在警方这次打掉的南宁市邕宁籍扒窃团伙中,20人的团伙,居然都是亲戚,既有亲兄弟、也有表亲等……看来作案也讲究血缘,可惜这一大家子现在只能在看守所里聊族谱了。

  警方介绍,团伙成员中不乏一些“骨灰”级人物,有的十几岁就开始混迹广州,以“”、“”为生,直至练就一身浑水摸鱼的“身手”。多年下来,有的竟然积累了相当丰厚的资产,甚至在广州买车买楼,定居下来。

  由于近年来警方对扒窃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这些老牌扒手们开始感觉到传统的单打独斗已越来越难得手,为了“拓展业务”,他们开始鼓动家乡亲戚朋友中游手好闲、但又希望“轻松致富”的“同路人”前来“加盟”,自己则当起了“师傅”,作案手法也逐渐地演变为结伙、配合的形式,作案地点则主要选择在天河、黄埔BRT沿线,奥体中心、黄村、小新塘、上社等公交车站。

  这些“师傅级”的嫌疑人若是亲自出手,往往心高气傲,只盯如iPhone5S这些新潮机型,不值钱的手机轻易不下手。此外,这些人赚钱容易,花钱也快,去一趟娱乐场所,有时一次消费就挥霍过万,可谓挥金如土。

   作案伎俩 呈“候鸟”迁徙特征

  早在2013年12月份,警方就获悉在天河区、黄埔区一带盘踞着一个广西南宁籍的盗窃团伙,大约二三十人。该团伙成员大多以3至5人为一小团伙,随机组合,散落在天河棠下、黄村、小新塘一带作案,多以“拥车门”、“拉裤脚”的形式对乘客实施盗窃。

  今年1至2月份,警方开始在案情多的地域进行伏击,但很难发现团伙成员的踪影,经分析,嫌疑人很可能是返乡过年。不过,警方没有放弃,依然“记挂”着这个团伙,并在新年伊始继续安排警力蹲守。警方发现,嫌疑人非常警觉,发现异常情况绝不冒险作案。此外,嫌疑人往往“开工”几天,旋即消失个把月,然后再出现,呈现“候鸟式”迁徙特征。

  警方意识到这是一群经验丰富的“老手”,决定调整战术,放长线,钓大鱼,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分析了大量警情和视频后,渐渐摸清了一些不规律中的规律。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3日,正值国庆假期,一名便衣民警在广园路的公交车站,发现4名已经在作案视频录像中多次出现的嫌疑人。民警一路跟踪,发现4名嫌疑人进入了某酒店。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暗中摸查,终于摸清楚了该团伙全部成员的行踪。

  10月21日16时,该团伙成员全部进入到警方视线,随着抓捕时机成熟,在确认嫌疑人“家族”人员全部“到齐”后,抓捕行动小组发出收网信号。几分钟内,20名团伙成员被悉数抓获,民警当场缴获涉案手机22部。警方随后展开审讯,发现这个团伙不仅流窜作案时间跨度长,而且作案累累,涉及多个不同地域。

   温馨提示 出门手机钱包勿露裤兜外

  警方再次呼吁市民群众:个人财物不要外露,特别是拿着的手机款式较新又贵,经常将手机随意插在裤兜,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者将钱包或手机的一截露在裤兜外面……这些都是盗贼作案的首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