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低保不再养懒人失业请去做义工
(广州日报) 七月底,广州市正式公布第12次调高户籍市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995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经过20年努力,正式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又一次低保调标,吸引我们再一次将关注目光投向低保困难人群。谁在领低保?他们为何贫困?有没有办法让他们改变境况,自力更生?
广州自1995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已先后12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标准。目前的标准是2014年1月1日起执行的,全市城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577元(番禺、萝岗、南沙为600元,白云、花都、从化、增城为560元);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按当地标准的1.5倍同步提高。自2014年7月1日起,我市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福利机构供养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65元,孤儿的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
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城乡低保最低标准的通知》要求,我市作为省一类地区,城乡低保最低标准不低于每人每月650元。根据《市社会保障工作联席会议纪要》(穗社联会纪〔2014〕1号)“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时间定为2015年”的要求,落实我市2015年“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650元,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民生实事,我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即城镇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650元(提高幅度为8.3%),农村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即番禺、南沙、萝岗区从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650元,白云区、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560元提高到650元(平均提高幅度12.7%)。
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
按低保标准的1.5倍提高
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按低保标准的1.5倍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975元,与城乡低保标准同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即: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从每人每月900元提高到975元,番禺区、萝岗区、南沙区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从每人每月900元提高到975元,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从每人每月840元提高到975元。
其他相关社会救助标准同步提高
根据广州市低保标准与相关社会救助标准联动机制,城镇“三无人员”、福利机构供养人员供养标准和孤儿养育标准按本次城乡低保标准提高的平均幅度(10.5%)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城镇“三无人员”和福利机构供养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065元提高到1177元;孤儿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400元提高到1547元。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城乡低保最低标准的通知》要求,从2015年1月l日起执行新的低保标准,各地对未达标的月份,按更新至2015年5月1日的低保名册按新旧标准的差额予以补发(不含分类救济金和基本医疗金)。其他的相关社会救助标准从2015年5月1日起执行。
困难人口逐年收窄:
城乡低保低收人口
广州市约有10万人
据了解,广州市从1995年开始实施城镇居民低保,1997年开始实施农村居民低保,城市低保至今开展19年,农村低保开展17年。近20年间,广州城乡低保、低收人口成抛物线发展,2010年后,广州城乡困难人口逐年缩窄。由广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低保(含城乡)人员36447户,75497人,低收入人员(含城乡)7170户,19915人,加上孤儿(3000人)、政府供养人员(900人)及城镇三无人员,约为10万人。而2006~2007年间,社会救助人口数量达到12万多人,是广州开展社会救助以来峰值。据分析,城乡困难人口逐年收窄,与广州经济的蓬勃发展,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广州市的南沙、黄埔、番禺等区,已经实现了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亦即救助标准持平。而白云、花都、增城、从化等区,农村救助标准已经达到城市救助标准的96%。今年经历第12次调标将城乡差距补平。
据了解,去年广州全面实施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制定实施艾滋病医疗救助专项救助方案,将1400多名因病致贫的市民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形成了资助参保、基本和特殊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重大疾病专项救助等立体式医疗救助体系,每人每年最高可获医疗救助33万元,标准为全国最高。通过完善医疗救助管理系统,联网实现贫困人员的门特、门慢、住院、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等全部直接在医疗机构一站式减免。全年开展医疗救助58万人次,资助医疗费用2.25亿元。
监管低保新招频出:
年内立法规管骗保
力促低保群体再就业
在国内,开宝马住别墅领低保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报道,为了杜绝骗保、领人情保等问题,2013年8月,广州率先建立起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平台,走在全国各大城市前列。运行1年多就为社会救助挤压出15%的“水分”。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广州有8万多户低保户,经过1年多的整体核算,现有低保户6万多户。据悉,去年全年共完成各项社会救助核对业务48154宗(111468人次),检出不合格申请6156宗,节约各项社会救助资金7480多万元。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广州市正进行低保立法,已列入2014年立法计划,在全国属于首创,该法规有望于今年实施,对骗保行为的处罚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力求在体现以人为本、应保尽保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低保人员的就业,杜绝“养懒人”现象。
对于骗保怎处罚?这位负责人称,为了建立起社会救助保障诚信体系,对于骗保行为将予以重罚。不单止要追回骗保金额,如果骗保额度大,情节严重者,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其起诉。此外,还将视其骗保情节轻重及相关记录,对其实施“停保”——半年或以上,不受理其低保申请。而立法的最大亮点则在于,力促低保、低收群体再就业,避免纳税人出钱“养懒人”。据悉,新法实施之后,凡是有劳动能力且在适于劳动年龄段的低保、低收人群,在申领低保、低收之后,必须参与有市民政局及相关单位提供的就业培训及介绍就业。如无故两次不参加,将撤销其低保、低收申领资格。如果有劳动能力且在适于劳动年龄段但有实际困难,无法再就业,则须按要求参加一定时数的社会公益服务,并接受审核评价。
深度解读:
广州低保偏低
福利却不低
去年,国家民政部对各地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考评,广东被评为救助保障能力不足,全国低保救助率约为6.2%,广东省低保救助率约为2.2%,广州低保救助率约为1%。针对这一结果及数据,市民政局这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解读。
据悉,截至2014年底,广州连续8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标准,城镇低保标准由540元提至600元,农村平均低保标准由506元提至577元。2014全年为3.5万多户低保家庭发放低保金3.8亿元。发放困难群众春节慰问金、一次性生活补贴、临时价格补贴等1.07亿元,惠及39万人次。
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坦承,如果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约为1380元/人/月计算,广州现行的低保、低收救助标准确实偏低。但他指出:“从救助金额上来看,广州似乎偏低,但其实低保、低收等困难群体福利不少,各种保障加起来,困难户人均每月的社会救助资金不会少于1380元。”这位负责人分析,除了低保、低收的额定救助额度,这些困难家庭还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慈善超市、水、电、垃圾费减免、住房保障等多种分类救助,而且,广州对于有老人、学龄童的困难户,特别投入了更多的救助,如困难家庭的高龄老人,每月享受400元的补贴金,其子女就读还可申请各部门的救助和资助。
该负责人还指出,目前民政、残联、工会、妇联、团委等各部门,都有相应的救助项目,“从专业角度来说,广州的重复救助比率较高,从长远看,促进救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要多避免重复救助。”
特写:
谁在领低保?他们为何贫困?
谁在领低保?他们真的贫困吗?广州市民政局救助处有关负责人曾向记者讲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个案。一个是养育了5个儿子,却要领低保的八旬婆婆;一对是为了给独子省钱的老夫妻,竟然想要骗保。
5个儿子没一个愿意养妈妈
白云区一个年近八旬的婆婆申请领取低保,经查实,这位婆婆有5个儿子,有人从商,有人是公务员,经济实力都不错。但婆婆向街道工作人员哭诉:“没一个儿子肯养我!”核对人员经过反复沟通、核实、调解,证实其与儿子关系不和,没一个儿子愿意承担赡养责任。市民政局及时审批了婆婆的低保、低收申请,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向其表明必要时可追究5个儿子的法律责任。
老人为儿子省钱骗低保
海珠区的一对七旬老夫妻,声称其独子不肯承担赡养责任,要求申领低保。经过平台核对以及核对人员的深入了解,发现老人独子并非不愿承担赡养责任,而是老人不愿给儿子增加负担,想到了扮可怜向政府伸手的招数。
“这是极端个案,但其时刻提醒我们,做低保救助工作,要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基础上,既做到对困难对象应保则保,又为纳税人看好钱袋子。”这位负责人分析,所谓贫病交加,绝大多数人和家庭是因病、因残、因突然病故而致贫,需求社会救助。而且,领取低保的群体中也有不少正能量。不少人通过参与公益做义工等方式回馈社会。
回馈社会 十年如一日当“街坊保姆”
“街坊保姆”何伟邦的故事流传很广。何伟邦住在海珠区海幢街。他虽百病缠身,不得不靠社会救助度日,但十多年如一日为街坊服务,感动身边人。
何伟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水产个体户,很快成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别人拿着几十元固定工资,他骑着进口摩托车四处做海鲜买卖,每日进账数千元是平常事。2000年前后,肝囊肿、肝血管瘤、胆囊炎、肾结石、风湿、痛风等病痛渐次缠上何伟邦。病急乱投医,何伟邦看过一副药就要数千元的老中医,吃过包治百病的家传秘方,短短数年,他就花光了所有积蓄。妻子不堪生活重担选择离开,彼时,女儿琪琪(化名)刚刚考上初中,满身是病的他成了单亲爸爸。
2006年,何伟邦所住的街道和居委会了解到他生活困难,上门探访,并帮他申办了社保。“当时,我连朋友都没几个了,竟然还有人上门来关心我,真的很不习惯!”何伟邦坦承有过困惑,“天上不会掉馅饼,社会凭什么对我这么好?”百病缠身的他曾因看病债台高筑,如今看病再也不愁了。每月除了享受困难群众就医报销100元外,还可享受240多元的慈善门诊记账。“吃药,打针,还有理疗,几样加起来都应付得过来。”
这几年,只要身体情况许可,何伟邦都坚持在社区内巡逻,一走就是四五小时。看到乱张贴的“牛皮癣”,他就从兜里掏出铲子铲掉,发现有人随手扔垃圾,他就上去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见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就上去扶一把。街坊远远看见他的身影,就扬着手招呼“邦哥,邦哥”。
何伟邦先后当上了“街道劳动模范”、“海珠区优秀志愿者”,还连续两届当选居民委员会委员。“女儿最初总怪我做义工不懂爱惜身体,现在也支持我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