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浦区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控预案

18.07.2016  19:39

根据主要病虫近年发生特点,结合耕作制度、越冬虫源基数、天气趋势预报等综合分析,预计2016年本区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总发生面积约2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大发生;水稻迁飞性害虫褐飞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杂草、大螟中等偏重发生;恶苗病、稻瘟病中等发生;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和二化螟中等偏轻发生;稻曲病轻发生。为及时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危害,确保我区水稻生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控目标

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控制在1%以下;稻飞虱危害损失控制在1%以下,折实枯死面积占本镇(街道)总面积的0.1%以内。

一代螟害率控制在1%以下,二代螟虫(大螟、二化螟)螟害率控制在0.5%以下,白穗率控制在0.3%以下。

水稻纹枯病为害产量损失控制在3%以内。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灰飞虱水稻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受害株率分别控制在2%、2%、1.5%以内,发生区为害造成产量损失控制在1.5%以下。

重大病虫害总体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

二、防治任务

预计水稻迁飞性害虫实施防治处置100万亩次,其中稻纵卷叶螟62.5万亩次,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7.5万亩次;水稻螟虫实施防治处置37.5万亩次;水稻纹枯病实施防治处置62.5万亩次;水稻恶苗病种子处理12.5万亩;稻曲病和稻瘟病处置约25万亩次;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灰飞虱,实施防治处置37.5万亩次。杂草实施防治处置31.25万亩次。

三、防控策略和措施

在有效保护稻田生态系统条件下,抓住关键时期,主攻主害代虫害和病害流行关键期防控。注重合理用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专业化防治,将病虫草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水稻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一)稻纵卷叶螟

1、农业防治。科学管理水肥,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在化蛹高峰期深灌水2-3天,杀死虫蛹。保护和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2、药剂防治。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和天敌控害作用,重点防治水稻中后期主害代。当田间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采取药剂防控措施。掌握在卵孵盛期至1龄幼虫期防治,药剂可选用15%茚虫威悬浮剂16克/亩,或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2克/亩,或33%阿维·抑食肼可湿性粉剂60克/亩,或0.1%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17%阿维·毒死蜱乳油120毫升/亩。如田间以高龄幼虫为主,且虫量高,应选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毫升/亩防治。选择以上药剂时,要注意轮换用药,避免连续、多次使用同一药剂。

(二)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1、农业措施。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如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不长期积水。合理施肥促进稻株正常生长,控制贪青徒长。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在田间虫量上升较快,并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用药防治。药剂防治应掌握在暴发前防治,根据不同时期和虫量合理搭配使用长效与速效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类药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菊酯类农药。可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亩,或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8克/亩,或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7克/亩,以上药剂轮换交换使用。

田间虫量高,或出现猛增状态,且每亩50万以上田块可采用长效药与速效药同时防治方法。在水稻前期防治应确保每亩喷施药液量达到30-40千克,后期用药应确保喷施药液量达到50-60千克。

药剂选用时,限制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最好不要超过2次,以防止抗性持续上升,导致在褐飞虱防治上的失控;暂时停止使用噻嗪酮防治褐飞虱,限制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的次数,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

(三)水稻螟虫

1、农业防治。一是耕翻灌水。在螟虫化蛹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消灭越冬虫源;二是适期播种。直播稻6月1~10日播种,移栽稻在5月25日左右播种,避开一代产卵盛期。三是设置杀虫灯或性诱剂对成虫进行灯光和性信息素诱杀,减少虫源基数。

2、药剂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采用药剂防治措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

(1)大螟防治,根据大螟在田埂四周活动的特点,采用卫士牌16型1桶水加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毫升,沿田埂3米内均匀喷雾。

(2)二化螟:农药可选用20%哒嗪硫磷乳油80~100克/亩,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00克/亩,或17%阿维·毒死蜱120毫升/亩。

(四)水稻纹枯病

1、农业防治。在稻田耕翻灌水整地时打捞被风吹或水冲至田边或地头的浪渣,带出田外烧掉或深埋,同时及时清除田边杂草等,减少菌源基数。合理掌握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增强植株抗病性,水的管理应掌握湿润灌溉,适时晒田,控制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在水稻分蘖末期发病株率达3%,或拔节到孕穗期发病株率达5-10%的田块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每亩使用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25克/亩,或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亩,或30%噻呋·戊唑醇悬浮剂20克/亩,或20%井冈·腊芽菌100毫升/亩,每次防治水稻害虫时加入;发生严重时采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亩,或125克/升氟环唑悬浮剂30-45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具体防治时间、次数根据当时病情发展趋势、天气及苗情而定。

(五)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灰飞虱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贯彻“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以“压低基数,重防一代,不放过二代”为重点,采取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的农业、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多环节地控制灰飞虱迁入稻田的数量和减少稻田的发生量,避免灰飞虱传毒为害。

1、农业和物理防治

(1)耕翻灭茬。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灌水,有效消灭灰飞虱虫源。同时清除田间和田边、沟边、路边的杂草,恶化灰飞虱生存环境,减少过渡寄主,切断寄主链,减轻发病。

(2)适期播种。机插秧秧田播种期掌握在5月25日左右;直播稻播种期控制在6月1-10日,并尽量保证同一区域内夏熟作物全部收获后,再播种直播稻。避开一代灰飞虱迁入稻田的时机,减少一代灰稻虱成虫传毒的机率。

(3)集中育秧。秧田集中连片,远离麦田,防止灰飞虱迁入为害。积极示范推广无纺布和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措施,保护秧苗免受灰飞虱传毒为害。

2、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每亩用种量(4公斤)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加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40克进行浸种处理,对易感干尖线虫病的杂交水稻品种,如秋优金丰、花优14等,另增加6%杀螟丹水剂(盾清)8毫升(2支)。

(2)灰飞虱的防治

苗期防治。秧田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机插秧在揭膜当天)进行第一次防治,以后根据灰飞虱实际发生情况进行防治,移栽前2~3天必须打好起身药。

大田防治。结合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害虫,对二、三代灰飞虱进行防治。

选用药剂:①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或②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每亩8克,或③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7克/亩。

(3)显症后补治

在出现发病显症初期,使用病毒钝化剂喷雾2-3次以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减轻为害程度,药剂选用2%宁南霉素水剂。

(六)稻田杂草

1、农业措施

(1)精选好稻种,选用没有杂草稻的水稻作为留种田,有杂草稻的田块决不作留种田。播种前对稻种进行筛选,剔出杂草种子。

(2)诱发消灭杂草稻。在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灌水和用拖拉机旋耕法耕翻,打碎和掩埋夏熟残杆。在往年杂草稻发生严重的区域,通过耕翻、上水保湿等手段,诱发杂草稻种子提早出苗,隔15天后再耕翻一次后播种水稻。

(3)轮作换茬。对上年杂草稻发生严重的田块,将直播稻改种为移栽稻,或种植其他作物,有效压低杂草稻基数。

(4)人工拔除。对前期防除效果较差,田间发生杂草稻的田块,抓住适期做好人工拔除。在杂草稻3叶期后采用人工拔除或抽穗后剪去稻穗,并及时销毁。

2、化学防治

(1)机械穴(直)播稻田:每亩用12%噁草酮(农思它)乳油200-250毫升,在整田结束后,泥浆还未沉淀的浑水状态下,趁混水甩施,施药后保持水层3~4天后排水播种;播后4~5天内,具体为田间芽谷已“竖芽扎根”,亩用30%苄嘧·丙草胺(直播宁)WP100-12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后保持田间湿润,无积水。在水稻二叶一心期亩用53%苄嘧·苯噻酰(抛秧星)可湿性粉剂90克拌肥料或细土10-15公斤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间要有3-5厘米水层,并保水5-7天。

(2)机插大田化学除草:在夏熟田耕翻后,灌足水层(以不露高墩为准),杂草未出苗时,亩用12%噁草酮(农思它)乳油200-250毫升趁泥水混浊时甩滴全田,施药后保持水层3-4天后插秧;或亩用30%苄嘧·丙草胺(直播宁)可湿性粉剂120克对水喷施后1天插秧。在机插后5-7天内,亩用53%苄嘧·苯噻酰(抛秧星)可湿性粉剂90克拌细泥或化肥撒施,施药时田间有薄水层,保水3~5天后恢复正常管理。

(3)人工直播:在播种后1-2天内,亩用30%苄嘧·丙草胺(直播宁)可湿性粉剂12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后保持田间湿润,无积水。在水稻二叶一心期亩用53%苄嘧·苯噻酰(抛秧星)可湿性粉剂90克拌肥料或细土10-15公斤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间要有3-5厘米水层,并保水5-7天。

3、加强施药期间的田间管理

一是,施药时,田块保持湿润,田沟内要有浅水。施药后3天内田板保持湿润状态,以后恢复正常田间管理;二是,拌细泥或化肥撒施药时田间应有薄水层,保水3~5天后恢复正常管理;三是,对于整田后漂浮的秸秆在施药前及时采用人工加以清除,确保施药质量;四是,在第二次用药的同时应开好平水缺,以防雨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重大病虫害威胁水稻生产安全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明确部门任务和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防控。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多渠道增加防治专项经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预警监测。各级农技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的监测,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随时掌握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科学制定防治对策,有效推进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各级农技部门要通过会议、专题培训班、告知书、广播、电视、网络、科技下乡等形式,向基层农技工作人员和农民反复宣传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危害性和防治技术。

4、加强技术指导。各级农技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面对面分类指导农户适时开展防治,切实提高关键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害危害,同时注意用药安全。

5、强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组织和协调,充分发挥现有植保统防队伍和大中型植保机械的作用,强化统防统治,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尤其是种植规模较大的农场、合作社及种植大户,要防止出现因机械、劳力不足,而错失防治适期的情况,确保防治效果。同时,要根据防治的实际需要,提前与农药、药械供应企业衔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备足防治所需物资。

6、加强跟踪督查。为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防治工作的跟踪督查,真正将各项防治措施落到每块田和每家农户。同时,要加强农药、药械等病虫害防治物资的市场监管,杜绝假劣农资产品坑害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