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在职党员,以公益为引领,吸引年轻人融入社区——五里桥街道:公益活动走到线上

15.05.2015  20:18

   (解放日报) 三本闲置书,换一盆多肉植物。捧着一盆盆“肥嘟嘟”的多肉植物,不管是老年居民还是年轻白领无不笑逐颜开。新成立的互联网平台“公益宝”搭建的线下活动,受到居民欢迎。社区公益项目一旦搭上“互联网+”,一度困扰五里桥社区的“年轻人不愿参与社区活动”的难题不复存在。

  “楼层越住越高,距离越来越远”。当小区的志愿者年龄普遍越来越大,社区活动对年轻住户的吸引力越来越弱,这对社区治理是一种挑战。应对这种挑战,作为基层党建“老先进”的黄浦区五里桥社区,将目光瞄准了在职党员为主的年轻住户,以党建为平台、以公益为引领,吸引年轻人融入社区。

  高档小区居民的共同兴趣点在哪里?海悦花园小区是建成于2004年的商品房小区,居民多为白领、私营业主等富裕人群。不同于老式小区居民相互间非常熟悉,在海悦整洁优雅的住宅楼里,居民少有交流。海悦居民区支部书记徐颖说,他们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亲子活动——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很多人的生活重心都围绕孩子转。亲子活动一定程度上是这类商品房小区最感兴趣的社区活动。

  家住海悦居民区的小蔡是荷花池幼儿园的老师,她也是“海悦宝宝”品牌活动的策划人之一。作为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后,党支部就与她联系希望她帮忙筹划,之后活动越来越受家长们关注,常办常新。现在已经发展到集体舞、独唱、电子琴演奏、小组唱、上海说唱等多种表演形式,由小朋友上台当主持,还有的全家一起表演节目。

  老小区的问题,殊途同归。居委干部上门走访在职党员,“他们都说‘好的好的,有事您喊我’。但我也不知道他们能为社区做什么,而且他们都很忙。”一名居委干部说。现在,通过社区“党员e家”在线管理平台,设立“党员社区档案”,开通了党员微信圈,有活动信息就向在职党员推送,并定期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公益服务,记录党员参与情况。通过在线平台,定量分析,梳理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关注点。

  于是,都市绿农“一平方米阳台绿色生活”、青年中心“半小时微公益”等由社区组织、公益团队发起的志愿活动应运而生,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在职党员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目前社区共有志愿者队伍140支,注册志愿者6241名,19个居民区志愿者服务基地和8个专业志愿者服务基地。通过“项目双向认领”,每年街道根据居民诉求开出一份社区公益需求清单,由社区组织具体落实。

  现在,线下“双向认领”活动走到了线上。五里桥街道“公益宝”平台正式开通,16个公益项目也同步上线。“公益宝”秉持“随手公益”的理念,以项目化的方式,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线下整合协调,形成了完整、闭合的公益生态链。只需在线上申请“做志愿者、捐物、捐款、捐项目/创意”,即可参与到线下项目活动中去。

  参加公益项目发布的社区公益组织“爱心花园公益发展中心”推出了爱心助学项目。中心负责人童钧说,以前招募志愿者都是通过打电话、熟人传播等,现在“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招募到更多志愿者加入爱心助学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