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师生对话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托达特

02.03.2017  19:05

3月1日,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应邀访问复旦大学,并以“Materials Beyond Cyclodextrins: A Double Round of Serendipity”为题作学术报告。

斯托达特在报告中分享了围绕环糊精这一简单的分子开展研究的两个小故事。在研究环糊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时,他们偶然发现了非常有趣的结晶,并以此开拓了这类分子在可食用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在金富集上的应用。在他看来,化学是充满惊喜的学科,而从事化学研究者需要勇于开拓未知的学术领域。

本场报告是复旦大学“近思讲坛”的第六讲,由化学系教授、系主任贺鹤勇主持。他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斯托达特的学术经历、研究方向和成果,也代表“吴征铠化学奖”组委会向斯托达特颁发了复旦大学“吴征铠化学奖”。该奖项以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复旦大学化学系原系主任吴征铠先生的姓名命名。该奖项用以表彰邀请报告人在化学研究领域潜心科研的优秀品质和推动复旦大学化学学科建设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复旦大学“近思讲坛”和“吴征铠化学奖”的举办和设立得到了雅本化学和化学系1989级校友蔡彤先生的大力支持。
 

学术报告前,斯托达特在化学系教授李巧伟的陪同下访问了化学系,并与从事超分子化学领域研究的相关教授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在讨论中,斯托达特对复旦化学学科在互锁分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超分子有机框架、离子通道、载药、生物影像等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表示出浓厚兴趣。

在与化学系本科学生的交流中,斯托达特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在从事科研前20年遇到的困境以及面对困境时所做出的选择与坚持。面对青年学子,他表示:“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克服困难的能力。生活总有不如意的事,会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难题要面对。这就是对于人生的考验,考验你能否妥善地处理这些困难。”他鼓励同学们“要充满热情做自己喜爱的事,要学会走出逆境,不要陷入困境难以自拔。行动起来,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才有机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当有学生问到“做科研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时,斯托达特表示,一是要像蜜蜂一样勤奋,全力以赴;二是要像大象一样“皮厚”,学会在评论或质疑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三是要像马一样健康,才能在科研探索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简介

1942年生于苏格兰,是有机超分子化学和纳米科学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目前为美国西北大学校董会讲座教授,并被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科学院院士、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和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斯托达特开创了有机化学中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展示了“机械键”在分子化合物中起到的卓越贡献;他开创并推动了分子识别与组装过程中模板合成双稳态机械互锁型分子(如轮烷和索烃)的方法,并将分子开关和分子马达类分子机器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电子机械系统、纳米药学和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等领域。他曾获得诸多重要国际奖项,其中包括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 美国化学会Cope Award, 皇家科学院Davy Medal, 费曼纳米技术奖,爱因斯坦国际科学奖等。在2007年,由于其在化学与分子纳米技术方面的贡献,Stoddart教授由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爵士爵位。在2010年,由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授予皇家奖章。2016年,他与Sauvage教授和Feringa教授一起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