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卖会商品鱼龙混杂 逛年货展还需睁大眼辨别

10.02.2015  10:06

  年关将近,许多年货食品、服装品牌、运动品牌都在举办各种“年终特卖会”“品牌展销会”,这些展会多集中在专业会展场馆或四星级酒店。然而展会鱼龙混杂,买到假货后维权更是艰难。

  货真价实?展会上的商品有点乱

  记者在一些常年举行展会的活动现场看到,服饰展里并没有多少消费者熟知的大牌产品,许多服饰都是给不善于网购的中老年人准备的。毛衣是每年冬天最好卖的产品,价格在100至200元间的销量比较好。商家坦言,上面写明100%羊毛,可这个价格怎么可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不过产品款式和价格比较符合老年人胃口。

  在一个床上用品销售摊位,羽绒被基本上卖400多元,九孔棉产品售价在200多元。这些床上用品质量靠谱吗?一位纤维检验所的专家这样推断:“每条羽绒被都有一个检验窗口,靠近这个窗口的位置厂家会放些羽绒,被子的其他位置基本没有羽绒,否则全部填充了羽绒的被子市价至少要800元以上。”至于“纯棉产品”也是误导消费者居多,因为真正的纯棉产品缩水严重,且色彩不会很靓丽。记者找到一位服装展的主办者,表示想买一套品牌运动服,希望他能给点建议,这名主办者直接建议记者到品牌专卖店去购买:“展销会虽然价格便宜,可专卖店里比较有质量保障。

  想买生鲜?掺杂使假倒是常碰到

  在各种展销会当中,生意最好的还是食品展。从南北干货到各种速冻海鲜以及农产品都能在食品展上觅得。可产品质量和价格就要靠消费者自己衡量,如果不是经常购物的“马大嫂”,上当受骗可是家常便饭。市民朱阿姨在展会上买过速冻的炝膏蟹,透过包装塑料袋看到膏蟹肚子上有黄色就放心买了5只,每只50元,没想到回家后发现膏蟹根本没膏,肚子上的颜色是染上去的,而且膏蟹解冻后一包水,分量轻了一半。由于吃蟹时展会早已结束,加之产品包装上没厂名、厂址,朱阿姨只能作罢。

  购买新疆大枣结果是陕西滩枣,阿克苏冰糖芯苹果掺杂了普通的红富士,高价买了东北黑木耳结果是陈年旧货……不少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历。

  市民期盼:办展方能把牢质量关

  展会上买到劣质产品维权不易。经常主办食品展的陈先生说,主办方一般按照摊位面积和位置收取摊位费,至于食品经销商销售什么产品并没有门槛,全靠消费者和经营者现场议价。执法方则辩说取证难、维权贵。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执法人员说,有些展销会只有几天或者十几天,有时上门取证时展会已结束,有时消费者没拿到发票等消费凭证,且维权成本比买的东西还贵。“消费者明知正品要2000多元,而展会上只要两三百元,显然主观意识里知道是在买假货,所以遇到质量问题大多数只能自认倒霉。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前往展销会购买东西,首先应了解并记住该展销会的举办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购买时一定要精挑细选、货比三家。买贵重物品时一定要记下摊位名称及联系电话,并索要购物凭证。这样一旦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找参展商或展销会承办商维权。

  市民则期盼办展方能卡住伪劣产品进入展会的第一道关口,并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监管到位。毕竟“要老百姓都火眼金睛,认得每种货品真伪是不现实的。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