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15年科研工作会议

07.06.2015  14:56
        近日,我校2015年科研工作会议在延安路校区召开。校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副校长俞建勇、刘春红、邱高、李永智,校长助理卿凤翎等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科研基地、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教授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负责人等与会。会议由科研处处长季诚昌主持。
        会议首先听取了俞建勇副校长作的学校2014年度科研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我校2014年度的科研工作情况,主要包括科研规模、科研成果、重大科研项目、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国防军工、人文社科、人才计划、学术交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及科研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还对我校“十二五”期间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全面剖析了学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他希望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科研人员加大科研工作组织力度,着力提升承接重大项目能力,进一步加强与优势企业的深度融合,并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成果转化率,助力学校科研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听取了学校2014年度科研工作报告后,蒋昌俊校长向一线科研工作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强调,在看到科研工作进展、提振信心的同时,更要冷静思考,清楚看到学校尚存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在积极适应形势变化,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科研工作与学校整体事业、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投入与产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重点工作与面上工作、科研工作的数量与质量等等关系。
        他指出,学校工作是一盘棋,要从学校整体工作的大局出发统筹思考和部署科研工作,使科研与教学、与人才培养等工作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要把科研工作的重点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着力打造具有战斗力、竞争力、东华标记的人才队伍。针对不少老师提出的团队与个人的关系问题,蒋昌俊强调,科研工作既需要团队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也鼓励个人自由探索,二者互不矛盾。学校要以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制定分类评价标准和体系,并加强校级层面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引导与开展。
        他强调,科研工作既要重投入更要重产出。学校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围绕“十三五”规划,还将通过机制体制创新鼓励科研工作者承接国家和地方各类战略研究任务,提高科研产出。在谈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重点工作与面上工作关系时,蒋昌俊指出,无论是面向理论的基础研究,还是面向实际的应用研究,都要有的放矢,努力在本行当中做到自己应有的位置。针对重点工作和面上工作,学校既要做好“种子”培育,又要加强面上激励政策的出台与管理,实现点面结合,共同发展。此外,他还强调,科研工作要从初期的重数转向后续阶段的重质,依托学科特色和优势,整体带动学校各学科发展,希望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协同作战,为将学校工作做得更好而共同努力奋进。
        会议最后,朱民书记作讲话指出,科研工作是对学校整体工作的系统反映,全校上下既要看到这一工作取得的成绩,树立发展信心,也要看到问题、分析问题,切实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和办法,化压力为动力。朱民强调,做好科研工作首先就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要加强团队意识,打破“过小日子”的观念积习,瞄准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互联网+等时代发展契机,在科研工作上寻求大的突破;要立足大学四大职能,强化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同步提升;要为推进产学研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在引领相关行业发展方面切实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朱民指出,在解决好观念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勇于改革,创新发展。在学校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核心是创新体制机制,关键是要依靠创新人才,基础是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重要的是要有重大工程和项目支撑。学校要在人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制上寻求突破,用制度建设推进队伍建设。人才强校是在学校工作始终要坚持的核心战略,要把人才放到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位置上,将人才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要在培养好已有人才的基础上,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到引育并举,用“创新、实干、包容、大气”的校园文化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对接国家、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有组织地申报承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工程项目,用重大工程项目来集聚人才,培养人才。
        朱民强调,包括科研工作在内的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始终坚持服务师生,激发活力。各职能部门要将为学院、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内化于心,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切实提高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的能力,并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用机制创新来破解问题、保障活力激发,多措并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集各方智慧和力量建设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会上,与会人员还围绕学校2014年度科研工作报告,结合学院和部门科研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展开积极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包括通过强化多学科交叉,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改进科研组织模式,加强重大科研计划的前瞻性布局;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不断优化科研人才队伍结构,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发挥学校产学研特色,提升青年教师工程技术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氛围,提高文科教师科研参与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