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申城 你我同行】从心出发!这群守护者为2020年的冬天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06.05.2020  10:11

      这个春天,我们看到了平凡里的质朴力量。这份力量像小草一样顽强地在各个角落伸展,最后让绿染遍了原野山川。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上海市红十字会书写着很多这样的动人故事。时逢“5·8”世界红十字日之际,我们特别推出“博爱申城,你我同行”系列图文专题,用故事触摸真挚感动,用温情传递大爱力量。

      第十二期,让我们聚焦抗疫过程中举足轻重却也极易被忽视的环节——心理援助。众所周知,短期内大规模爆发的新冠疫情,不仅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心理造成强烈冲击。抗“疫”更要抗“抑”,做好群众和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打赢新冠阻击战至关重要。

      英雄出征——“武汉,我们来了”

      2月21日下午16点许,上海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集结出发。和此前几批医疗队不同的是,这支部队由49位心理学专业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及全市各区级精神卫生中心、综合性医疗机构等单位。嘉定区红十字医院(区中心医院)医学心理科主治医师杜文永正是此次上海援鄂医疗队员之一。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文永从事医学心理临床、教学工作近20年。自今年1月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他一直关注着疫情发展。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深知,新冠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同样, 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在救治病患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于是,在嘉定区红十字医院医护们纷纷请战一线的时候,出现了一封不一样的请战书。

      “爸爸,你放心去,我会在家照顾好爷爷奶奶的。”懂事的儿子宽慰着他。家里人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动力,含蓄的杜医生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抱了抱儿子。而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爱人还在单位值夜班,接到电话的她只说了句:“明天等我回来送送你。”

      不胜不归——抗“疫”更要抗“抑”

      来到武汉支援的日子里,杜文永医生每天都坚持写日志。这些故事正选自他的工作日志。

      病区有一位78岁高龄合并膀胱癌术后的老人,经过治疗已经符合出院标准。但老人家却拒绝出院,令人不解。在耐心深入的交谈中,老人逐渐打开了心门,泪水夺眶而出。原来,老人的老伴早已去世,独自居住,因遭遇新冠肺炎转到这儿接受治疗。来自上海的医护人员给予了他悉心照料,使老人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如今,当老人战胜病魔,可以回家的时候,他的儿子却以父亲是病毒携带者为由不让他回家。这让老人陷入了悲观情绪,对老伴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他的痛苦,甚至哀求医生想要安乐死。在耐心开导之下,老人的情绪逐渐平息。考虑到老人有抑郁倾向,王振队长在给予老人心理疏导的同时,建议床位医生加用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

      在武汉每天除了会诊,杜文永大部分时间也负责留守心理工作室。门诊护士C老师在同事的推荐下“慕名而来”的。疫情发生后,她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闷闷不乐,常常胡思乱想。杜医生初步考虑C老师有轻度焦虑伴抑郁,决定先给予其认知治疗,随后又仔细讲解了药物治疗的原则、避免复发的一些注意事项。同时建议她可先从增加运动量、规律生活等方面作些调整,再予以一些放松训练,后续再跟进。

      “今天恰好是世界睡眠日。而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着睡眠障碍。睡眠问题只是一个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问题……。其实大部分人通过心理干预疏导后都会有所改善,普及心理知识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杜医生在这天的工作日志中写道。

      在驻守金银潭医院的40天里,杜文永与战友们通过一系列专业的心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缓解和消除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带去了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进一步提振了战胜疾病和疫情的信心。

      “心理危机干预不是一支独立的小分队”

      在上海,“心理防疫”也同样丝毫不容疏忽。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来沪人员集中隔离观察点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嘉定区心理危机干预队快速响应,其中嘉定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4名党员在第一时间投身到疫情防控的一线。

      赵姣文是一名有着社区预防工作经验的医生,她第一时间报名,当天就前往观察点报到,迅速与工作人员对接。“心理危机干预不是一支独立的小分队,必须依靠其他医护团队紧密合作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她主动参与各项日常工作,以便获得有效讯息提前做好应对策略,还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发动点上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干预。她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了《集中隔离点心理防控要点》,为下阶段其它集中隔离点的心理援助工作提供思路。

      作为嘉定区心理危机干预队队长,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马长林主任负责的是全区首个集中隔离观察点。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马长林在充分做好应急预案的同时,始终坚持冲锋在前,是集中隔离点公认的“老大哥”。有几次,由于返沪人员不安心隔离,都是马长林出面了解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才化解了潜在矛盾。

      14天的集中隔离观察期,对于集中隔离人员与工作人员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李莉负责的集中隔离点上,除了及时疏导集中隔离人员出现的烦躁情绪,还要及时帮助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心理减压。她总是说:“面对疫情,需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度难关。”

      还有医务社工李诗文,2019年8月报名参与了团区委援滇志愿服务。由于疫情,援滇工作暂停,原地休整待命。援滇期间频繁的山路奔波导致她原来做过关节镜手术的膝盖又出现了不适,家人都希望她能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息调整。可疫情当前,身为党员的她又主动请缨前往隔离点,利用社工的专业优势开展志愿者的培训等工作。

      博爱申城,你我同行。感谢红十字心理援助队伍的无私奉献,你们的悉心、耐心和舒心,为2020年的寒冬注入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让我们更有勇气打赢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