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14年校先进党支部的建设之路

23.07.2014  16:44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第93个生日。这一天,外语学院外语专业联合党支部等15个党支部受到校党委表彰,获评“先进党支部”称号。各党支部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学校发展、师生成才,取得了可喜成绩。   热心、精心、爱心,专注育人     对高校而言,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放在首位。   “让落后的学生没有掉队的机会,让优秀的学生更加有显示度。”秉着这样的理念,外语学院外语专业联合党支部20名支部党员潜心教坛,全力服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教师们每学期的教学工作量基本都在160学时以上,如何在如此满负荷的状况下拓展对学生的创新培养?支部教师就“向午休要时间,向课余要时间”。每到午休时间,奉贤校区E教5楼就变成了师生交流场所:有学业导师在谈心、有大创小组在开展活动、有演讲辩论在进行辅导,等等。   外语学院85%以上大创项目都在奉贤校区开展,教师们常常将办公室变成实验室,细心地为学生开展各类辅导,为学院的创新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默默奉献。“进了我的小组,你就别想着落后,因为我是你的学业导师!” 支部成员、外语学院常务副院长余毓国老师的话代表了同志们的心声。   教师们的全情投入换来了丰硕的收获。作为一所工科院校的外语学院,英语、德语、日语等3个系学生的全国专业考试通过率一直高出全国平均20%以上;尤其是英语专业,专四、专八通过率与优良率一直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00%的通过率也屡见不鲜。同时,支部教师还不断创造机会,为学生的成长打造更高的平台,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外语赛事,使一批批优秀的外语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   无独有偶,信息学院辅导员党支部的11名成员也把促进学生思想和道德的健康成长、搭建学生学习和生活服务平台当作支部服务学生成才的重要内容。   服务学生成长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2012年9月开始,信息学院辅导员党支部就和学院的志愿者一起,在奉贤校区开展支教等各项志愿活动,将公益的爱心悄悄播撒在学生心中。本学期起,支部又面向新生开展了“教授下午茶”活动,通过教授与学生面对面的答疑释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知识等。   专业、敬业、精业,服务发展     服务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既需要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9名教师党员,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作为一个典型的科研团队党支部,材料学院生物材料工程中心党支部将组织生活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创新科研组织机制,积极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勇攀科技高峰,极大促进了我校乃至国家生物材料学科的发展。   为24万例患者解除了骨骼疾病带来的痛苦、产品新增销售3.34亿元,生物材料工程中心研制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产品,不但获得国家药监局此类产品的第一张准生产批文,目前还在全国5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此外,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还被国家经济动员中心列为“国家动员指定产品”。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心向灾区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人工骨产品。   “我们的研究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服务人类健康为宗旨。”在支部成员、生物材料工程中心主任刘昌胜教授的带领下,生物材料研究团队以支部成员为核心,近3年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40余项,共计总经费4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3项美国授权专利,并获得2013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与生物材料工程中心党支部坚守在科研一线不同的是,药学院药物科学系教工党支部的24名党员活跃在教学、科研、管理的一线,但同样以专业、敬业、精业的精神,默默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群众是发展的基石,因此,药物科学系教工党支部教师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支部有多名党员承担部门安全管理员,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为全院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实验室安全保驾护航,为学院的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在药学院建院10周年院庆活动中,支部教师献计献策,勇于承担,负责制作院庆纪念册、组织学术会议、制作英文网站、组织文体活动等。在2013年全国化学生物学会议年会、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建设、药学实验中心搬迁奉贤等活动中,支部党员均积极参与或志愿服务。   “建设服务型党支部,党员同志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年来,支部及支部所在系所部门教师累计主讲本科课程、研究生课程多达150门次;支部教师先后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系列荣誉;2012年,以支部所在药物科学系教师为主体申报的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2013年通过验收;支部教师承担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20余项,承担的科技部863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数十项;近3年来,支部教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累计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科研经费700万元左右。   结对、共建、帮扶,发挥余热     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话来形容退管会第18党支部的同志,再合适不过了。支部41位同志均来自化学学院,其中,33位在70岁以上,7人超过80岁。尽管大多数同志已是“七十古来稀”,但发挥余热的愿望仍很强烈,为此,党支部开展了理论学习常态化、与理工一居委党支部“双结对”、与化学学院分党委共同“爱小扶老”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有效地实现了支部和老党员们正能量的循环。   “活到老,学到老”,第18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如组织瞻仰中共二大会址、毛泽东同志故居、游览辰山植物园等,提高老党员的组织观念、革命意识,努力将支部建设为一个团结、和谐、奋进的集体。   “党员有双重身份:我们既是华东理工的退休教工,又是社区的成员,是社区慈善活动积极参与者。”为此,2012年9月,退管会第18党支部与理工一居委党支部签订“双结对”协议书。此后,支部成员参加了多次居委支部的活动:参观建党91周年的老干部“红色记忆”图片展;参加凌云街道组织的“东方讲坛”,学习贯彻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一起过组织生活等。此外,第18党支部还协助理工居委进行换届选举,一起看望孤老和病人,共同参与夏送清凉、社区绿色家园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使一个面貌一新的和谐社区呈现在大家面前。   虽已退休多年,但第18党支部的老党员们依然心系学生。去年,一批老党员志愿者不顾年迈,赴奉贤校区为新生服务:深入宿舍看望新生,与新生和他们的家长促膝谈心。这些老同志的举动,使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此外,第18支部还与化学学院联系共同“帮老扶老”,在退休老教师有病痛或其他困难时,支部同志都和院办、院部门工会有关同志一起上门嘘寒问暖,让老同志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第18党支部的老党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树立了新时期老党员的良好形象,也探索出了一条退休党员发挥余热,继续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好路子。     在我校,类似的党支部还有很多,他们围绕落实任务、健全关怀帮扶机制、凝聚人心等方面搞好服务,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党员和群众,倾听师生意见,反映师生诉求,维护师生利益,在服务学校发展、师生成才等方面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