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2017年新高考 沪部分高中课堂进入"走班时代"

20.03.2015  11:46

图片说明:走读时代

  图片说明:下课铃声一响,建平中学新高一学生们背着书包、拿着书寻找下一堂课的教室。

  从这个学期开始,每节课下课铃声一响,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一年级的走廊就会出现一次小规模的“人口迁徙”:同学们背着书包,一边对照自己的课表,一边寻找下一节课对应的教室。

  出现在建平中学的“新常态”,或早或晚会在沪上多数高中推开。去年,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公布,对接2017年的新高考,很多中学高一年级在完成了第一学期的基础教学后,从这个学期开始步入“选课-走班”的全新教学时代。

  课堂流动起来,教学管理难度升级,任课教师工作量翻倍……“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很多沪上高中校长时下的共同感受。作为考试招生基本制度,高考改革正在颠覆中学的传统教学秩序。

  如何排课表?教室安排不过来怎么办?师资问题如何解决?虽然摆在学校面前的问号有一连串,但在建平中学,探索的步伐已经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探路的实验也已经开始。

   每个教室门上都有一串密码

  根据去年公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2017年实施的高考方案中,高中学业水平考将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可从6门等级考中选择3门,由此,就会产生20种不同的选课组合方案。

  对一所高中来说,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出现了:每名学生选择等级考和合格考的科目不同,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确保每个人的要求都能满足?

  “在充分满足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走班教学管理办法。”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给出了他的答案。实际上,从上个学期末开始,建平中学全校老师就开始筹划走班制教学了。

  根据学校的“摸底”,高一500余名学生,理论上的20种选课组合都出现了。数据显示,选科人数依次为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政治;按照组合来看,选择物理、化学、地理作为等级考试的学生人数最多,有103人;其次为物理、化学、生物组合,有91人;较少的组合为生物、政治、地理,只有2人选择。

  “我们都知道,大学里实施选课制度,学生多为走班;国外即使是高中课程需要学生走班,前提也是规定好每科、每班的人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再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对接”。杨振峰说,建平中学走班制的特点在于——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哪怕有的学科组合只有1个学生选,学校都要创造条件尽力满足。”今年之前,建平中学在数学和英语课实施分层教学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经验,走班制在这所高中并非完全没有基础。在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落地”后,建平中学立刻在高一年级全面铺开组合走班制度。

  刚刚过去的寒假,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沈正东连同几位数学老师,针对509名学生不同的选课需求排课表。“要考虑到教室的安排、课程的组合、师资的全校调配等,排这个课表让我们伤透脑筋,虽然改了无数次,最后还有4名同学的体育课实在没办法插入班级,只能选择其他年级对应的体育科目,让他们插班学习。”沈正东介绍,为了满足新的教学需求,不少教师甚至当起了“跨头老师”,既教高一年级的课,还教其它年级。

   课表进入“私人定制”时代

  如今,建平中学高一年级每间教室门上贴的,都是寒假里刚挂的“班牌”。比如,高一(8)班教室的门上,还加上其他8个学业等级考“6选3”组合的班牌,分别为:物理B8、生物B3、地理B4、历史A6、政治A8、化学A1。其中,A班表示该学科选择合格考,B班表示该学科选择等级考试。

  和门上“密码”对应,每个高一学生的课表,从这个学期开始也都是“私人定制”。

  高一(1)班陆怡萍的走班课程安排为物理B1班、化学A3班、生物B6班、历史A7班,政治B2班,地理A4班,组合起来物理、生物、政治班级,编号Z18。走班之外,该生体育课的上课班级为13。

  “光看懂这个课表,我就花了两天,脑细胞阵亡一半。”陆怡萍的困惑,代表年级里绝大部分学生。

  本学期开学前的返校日,学生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熟悉各科目的走班班级。高一(10)班学生邱蔡豪说:“那天在高一年级两个楼层来回找了很久,才算把自己的课表和对应的上课班级弄清楚。

  不过,开学第一天的前两节课,走廊里还是“炸开了锅”。很多背着书包的学生不能按时找到自己的上课班级。因为每个班级、每堂课人数不一,甚至出现个别同学自扛桌椅、移动上课的现象。

  “走班前两天,不仅要熟悉走班的教室,还要抓紧时间占座。因为每个班级座位还没固定,甚至都不知道同班同学是谁,所以我们都尽量早点到,争取坐到前排位置。”高一(4)班学生郭星宇选择生物、化学、政治三门作为等级考科目。生物和化学是他比较喜欢且擅长的学科,和今后学医的志向挂钩,而政治科目则是征求班主任的意见后,老师推荐他选的。

  邱蔡豪选择的三门等级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和地理,在他看来,走班虽然打乱了传统意义上同学的概念,但坐在一间教室里的都是喜爱同一门学科、志同道合的伙伴,课上课下相互讨论的劲头更足了。

  记者了解到,从上学期期末开始,建平就通过年级大会、班会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学科选择的指导。

  提及全校开展走班制度的尝试,校长杨振峰并不轻松。要完全满足学生对学科的20种选择组合,在走班教学管理上更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空间资源、师资结构、教学内容的重组,以及学生常规管理、教师评价、课时安排等诸多问题。

  正如杨振峰所想,开展走班教学后,最大的阻力来自教师。“学生还处于走班蜜月期,新鲜劲没过,且学生和家长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想法。这时,反而要先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他们也是推动走班改革的重要力量。

   班主任的挑战——管理班级需要升级

  建平中学语文老师盛新,是高一班主任,有20多年教学经验。

  学校全面实行走班制,这位“老法师”也难免焦虑,“需要重新适应和未雨绸缪的事情太多”。

  例如,在分班、走班之前,班主任要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分层、分班教学的必要性,指导他们按照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学业等级考科目。学校通过年级大会、家长会进行指导,邀请相关老师和行业人士对学科与专业关系做专题讲座,又要求学生结合寒假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认真思考、慎重选择。

  学生“走起来”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更需要升级:班级开始出现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分类。如此一来,教室卫生谁来打扫、眼保健操在哪个班级做、体育课怎么上,班级里每个学生需要去哪里上课、轮空后可以到哪间教室自习……这些过去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现在一个接一个出现了。

  盛新说,因为走班,她跟全校不同学科的同事关系“史无前例地亲密”。

  这是因为,班级里每个同学选课情况不同,这就会遭遇到不同学科的n个任课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盛新必须与所有任课教师联系。“两个学生,都选择了物理,考试都得了80分,但一个选择等级考,一个是合格考,分值含金量完全不同。作为班主任,我要时刻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每个学生、每一门学科的学习情况。”走班最初那几天,盛新也觉得烦、很累,但后来发现,在走班制度下,班级学生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科目,这是高中教育很大的进步。

  走班第一周,表面看走班制度平稳、顺利,但盛新心里也有担忧,“部分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还是有点盲目,一些家长仍旧比较强势,通过大学专业对应需求倒推强迫让学生选择个别科目。走班开始运行的第一个学期,也是给学生们逐渐认清自我、调整科目的时机。

  例如,她班上的小悦(化名),数学成绩一般。家长却一定要求小悦参与竞赛等级的数学C班。盛新劝道:如今分层分班的概念,不是20年前所谓的好班和坏班之分。反复沟通下,小悦终于选择了偏向基础的数学B班。

  同为女生的小雨(化名)喜欢物理,但成绩并不突出。加之大学专业对物理的需求最多,分班之初,小雨坚持选择物理。盛新多次与小雨的家长、物理老师沟通,对小雨的物理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评估。“在小雨的坚持下,目前达成的方案是先让小雨在物理课堂上走班适应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小雨不能适应物理班的学习,还有调整选择的机会。

   一个任课教师有了20多位课代表

  “一周12节课,一共教4个班级。其中等级考4个班、合格考2个班,每个班级教学进度又不同,一个老师应对6个教学进度……”建平中学高一年级地理教师孙陈蓉从这个学期开始,变得异常忙碌起来。

  除了上课和吃饭,孙陈蓉和其他高一地理教研组的老师只做一件事:一起琢磨高考改革后、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没出台之前,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怎样教——这些,比忙碌更具挑战性。“学生适应性很强,但是老师都很焦虑,期待新课标的公布。

  还让孙陈蓉觉得吃力的,是如何记住学生的名字。原本,老师都有一项必备技能:短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情。“现在我所教的地理班级,差不多每个学科班级中,覆盖了13个行政班级的学生,一时间名字和人都对不上。”随之而来许多教学管理上的难点,怎么收作业?怎么个性化辅导?每次考试过后要怎么合理记录成绩?一个物理老师说,他的课上光课代表就有20几个,每天帮他从不同的班级那里收作业。

  杨振峰建议,面对合格考班级的学生,可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高一年级组长、数学教师王长俊举例说,生物学科中不少章节涉及到蛋白质知识。生物教师应该将不同章节的内容抽离、筛选、整合,以“蛋白质”主题讲解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知识点明确,且节省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调控学科间的精力分配。

  作为高一年级的“大管家”,王长俊除了操心学科教学,年级管理也要一一过问。比如做眼保健操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根据走班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原有固定班级教学的方式下,每个班级人数基本相同;但现在,为充分满足学生的等级考选择,每个教学班级人数会存在差异,甚至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会对教学班级人数设定上限。由此一来,编排的教学班级数增加,在绩效工资的背景下,由于走班教学带来的教学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变化也随之产生。在杨振峰看来,随着中学进入“走班时代”,这些更深层次的教学管理问题,都需要未雨绸缪、准确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