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将进入加速期

20.01.2016  13:00
    1月14~15日,以“认识、提升、变革、创新”为主题的“首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及中建政研专家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及专家围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要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点及问题等专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管理司副司长王瑞指出,从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发布,就意味着人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人事管理条例作为法律规范,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一些基本的遵循。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已经实施一年多,2015年一些新的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出,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机关事业单位建立统一养老制度的安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原副司长张建明则就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要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他指出,基本养老金暗含三个机制:激励机制、增长机制以及增值机制。激励机制即鼓励多交多得,交得多基数大得的多;增长机制则有一个前提,随着物价上涨和工资调整要建立养老金机制,如果工资和物价上涨了,养老金如果不增加就可以起诉政府不作为。《社保法》指出,在工资增加、物价上涨前提下,养老金必须上涨。增值机制方面,由于没有建立增值机制,我们国家养老金现在在银行里贬值。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首席专家罗双平先生,在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中要点解读、管理者角色定位与管理责任”的主题演讲中就公开招聘和竞争尚未的规定及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人员招聘一定要小心,一是招聘方案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招聘方案拟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要明确,不要有漏洞。另外,招聘的程序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条例来办,不要偷工减料。
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创新它的管理体系;另外要创新法人治理机构,同时还要创新它的监督机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晨明说。
    谈及为什么要推进我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王晨明指出,一是适应当前财政改革和我们发展的要求,现在我们的财政管理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整个财政的改革方向,朝着一种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一种管理在迈进;二是适应预算改革;三是和当前我们整个政府包括国务院治理,包括治理小金库、打击假发票要求都是息息相关的。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将进入加速期,各省市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探索。保险制度如何改革、绩效工资如何实施、管理方法如何提升、改革风险点如何防控等问题成为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人事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次论坛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者及领导提供了最新的政策解读,介绍最新实操技术,解决疑点、难点问题,有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各项改革。
    据悉,此次论坛由北京中建政研咨询集团旗下的北京中建政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北京中建启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