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召开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

07.02.2018  18:31

  2月7日,市政府召开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彭沉雷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7年,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世赛申办参赛获得双丰收:成功获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2金2优胜的佳绩,实现金牌零的历史性突破。就业创业局势稳中向好:青年就业和新时期就业创业新政稳步实施,全年共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2628人。聚焦重点群体,全年共帮助8684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帮扶1644名2017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实现劳动年龄段内离土农民就业服务100%全覆盖;帮扶5.0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7.9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06万;完成职业培训106.84万人。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细化落实了“人才30条”中牵头的47项重点工作。外籍人员在沪工作需要两年工作经验的限制得以突破,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双自”地区工作可直接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全面实施,全年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34551份,约占全国的1/4,居全国首位。向长宁、浦东下放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全年共引进海外人才110426人,在沪就业创业的外国人达到21.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国内人才,全年共引进国内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6529人;居住证转户籍10206人;新办居住证积分44480人,居住证积分续办确认205378人。年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提高到32%。社会保障制度更趋完善:稳妥调整镇保制度,调整了本市企业养老金计发办法,完善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在徐汇、普陀、金山先行开展了长护险试点,全年提供社区居家照护约92万人次。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任务目标。探索开展了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医保试点,全年共计81511人次购买。新版医保目录出台实施,36种国家谈判药品和部分肿瘤分子靶向药纳入医保结算,制定发布了定点医药机构发展规划。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制度性降低职工医疗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全年共减轻企业负担约80亿元。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统筹实施了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养老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最低工资等民生保障待遇。目前本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最低工资继续保持全国最高。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新一轮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全面推进。建筑业欠薪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多部门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的裁审衔接机制更加顺畅。先行调解深入开展,街镇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全面启动。全年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41万件,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1.37万件,追缴社会保险费4843.78万元,责令补发工资5.66亿元。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扎实推进互联网+人社,上海人社APP推出了105项业务服务功能,下载量超过127.6万;居民医保个人参保实现在线缴费,迈出了社保缴费移动支付的第一步;居住证积分续办试行了网上办理;个人社保缴费类业务实现了全市通办。

  会议明确了2018年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低于13万个;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万人,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3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4.3%以内;完成职业培训10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33%;以筹办第46届世赛为契机,谋划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引进、使用、激励和表彰等若干专项政策;持续推进落实“科创人才20条”和“人才新政30条”,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年提供长护险居家照护300万人次以上;继续稳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促进各类群体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更定型;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劳动关系继续保持和谐稳定,确保不发生影响全局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深入推进“放管服”,进一步为减轻企业负担、增添活力。

  会议还明确了2018年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5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就业创业方面:研究制订新一轮的创业促进就业专项计划。完善创业贷款担保贴息政策,整合优化初创期创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落实青年创业见习政策。推进实施创业培训新模式,开展特色创业社区评选活动。优化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全面推进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开展区域性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加大养老护理补贴培训力度,推进行业协会开展技能水平评价。加快引进境外优质培训资源,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的审批和管理。扩大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覆盖面,鼓励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发展一批高质量的青年见习基地,研究完善职业训练项目资助政策。实施援企稳岗补贴政策,推进公益性劳动组织实现全面转制。

  人才发展方面:深入研究实施针对高峰人才的突破性支持举措。优化张江核心区域重点项目的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直接落户的办理通道。聚焦本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进关键和紧缺急需人才。完善居住证转办户籍政策操作办法,做好居住证积分管理相关政策的配套完善工作。拓展建设中国(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分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市场。推进完善本市海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体系的成果转换。出台外资研发中心等单位聘雇外籍研发人员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支持措施。继续做好中央和本市“千人计划”的实施和服务,加大浦江人才资助力度。调整完善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国务院特殊津贴、万人计划等选拔推荐和人才发展资金资助工作。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深入推进科创领域职称分类评价。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和“绿色通道”。试点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讲师、高级社会工作师等职称改革工作。加大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实践经历、业绩积累等方面的职称评价权重。启动第46届世赛各项筹备工作和第45届世赛上海选手培养选拔工作。研究制定上海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社会保障方面:统筹提高各类人员养老金水平,调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待遇,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政策,全力推进按病种付费试点。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逐步建立家庭医生管费用机制。在全市全面开展长护险试点,优化经办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工伤保险待遇确定机制,修订工伤预防试行办法,推进研究制定工伤职业康复等部分服务项目费用支付标准。修订本市失业保险办法。

  劳动关系方面: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大对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的宣传、管理和服务力度。探索研究推进街镇和工业园区三方机制建设。完善劳动保障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实施欠薪“黑名单”制度。在全市全面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引导先行调解工作,推进街镇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工作,推动街镇以上工业园区设立调解组织。深化仲裁三方联合办案工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落实治欠保支各项工作举措,依法及时查处各类欠薪案件,加大对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行为的打击力度。

  公共服务方面:实现人社领域下沉社区事项实现100%全市通办。全面推进人社领域各业务和经办服务的“互联网+”、“自媒体+”、“大数据+”建设,探索“不见面”服务,加快人社经办管理服务智能化、智慧化;拓展升级“上海人社”移动APP在线服务功能。配合新一代社保卡发放,改造用卡环境,丰富社保卡的运用场景。

  2月7日,市政府召开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彭沉雷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7年,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世赛申办参赛获得双丰收:成功获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2金2优胜的佳绩,实现金牌零的历史性突破。就业创业局势稳中向好:青年就业和新时期就业创业新政稳步实施,全年共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2628人。聚焦重点群体,全年共帮助8684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帮扶1644名2017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实现劳动年龄段内离土农民就业服务100%全覆盖;帮扶5.0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7.9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06万;完成职业培训106.84万人。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细化落实了“人才30条”中牵头的47项重点工作。外籍人员在沪工作需要两年工作经验的限制得以突破,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双自”地区工作可直接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全面实施,全年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34551份,约占全国的1/4,居全国首位。向长宁、浦东下放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全年共引进海外人才110426人,在沪就业创业的外国人达到21.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国内人才,全年共引进国内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6529人;居住证转户籍10206人;新办居住证积分44480人,居住证积分续办确认205378人。年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提高到32%。社会保障制度更趋完善:稳妥调整镇保制度,调整了本市企业养老金计发办法,完善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在徐汇、普陀、金山先行开展了长护险试点,全年提供社区居家照护约92万人次。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任务目标。探索开展了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医保试点,全年共计81511人次购买。新版医保目录出台实施,36种国家谈判药品和部分肿瘤分子靶向药纳入医保结算,制定发布了定点医药机构发展规划。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制度性降低职工医疗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全年共减轻企业负担约80亿元。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统筹实施了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养老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最低工资等民生保障待遇。目前本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最低工资继续保持全国最高。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新一轮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全面推进。建筑业欠薪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多部门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的裁审衔接机制更加顺畅。先行调解深入开展,街镇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全面启动。全年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41万件,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1.37万件,追缴社会保险费4843.78万元,责令补发工资5.66亿元。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扎实推进互联网+人社,上海人社APP推出了105项业务服务功能,下载量超过127.6万;居民医保个人参保实现在线缴费,迈出了社保缴费移动支付的第一步;居住证积分续办试行了网上办理;个人社保缴费类业务实现了全市通办。   会议明确了2018年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低于13万个;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万人,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3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4.3%以内;完成职业培训10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33%;以筹办第46届世赛为契机,谋划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引进、使用、激励和表彰等若干专项政策;持续推进落实“科创人才20条”和“人才新政30条”,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年提供长护险居家照护300万人次以上;继续稳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促进各类群体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更定型;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劳动关系继续保持和谐稳定,确保不发生影响全局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深入推进“放管服”,进一步为减轻企业负担、增添活力。   会议还明确了2018年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5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就业创业方面:研究制订新一轮的创业促进就业专项计划。完善创业贷款担保贴息政策,整合优化初创期创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落实青年创业见习政策。推进实施创业培训新模式,开展特色创业社区评选活动。优化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全面推进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开展区域性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加大养老护理补贴培训力度,推进行业协会开展技能水平评价。加快引进境外优质培训资源,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的审批和管理。扩大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覆盖面,鼓励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发展一批高质量的青年见习基地,研究完善职业训练项目资助政策。实施援企稳岗补贴政策,推进公益性劳动组织实现全面转制。   人才发展方面:深入研究实施针对高峰人才的突破性支持举措。优化张江核心区域重点项目的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直接落户的办理通道。聚焦本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进关键和紧缺急需人才。完善居住证转办户籍政策操作办法,做好居住证积分管理相关政策的配套完善工作。拓展建设中国(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分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市场。推进完善本市海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体系的成果转换。出台外资研发中心等单位聘雇外籍研发人员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支持措施。继续做好中央和本市“千人计划”的实施和服务,加大浦江人才资助力度。调整完善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国务院特殊津贴、万人计划等选拔推荐和人才发展资金资助工作。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深入推进科创领域职称分类评价。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和“绿色通道”。试点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讲师、高级社会工作师等职称改革工作。加大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实践经历、业绩积累等方面的职称评价权重。启动第46届世赛各项筹备工作和第45届世赛上海选手培养选拔工作。研究制定上海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社会保障方面:统筹提高各类人员养老金水平,调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待遇,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政策,全力推进按病种付费试点。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逐步建立家庭医生管费用机制。在全市全面开展长护险试点,优化经办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工伤保险待遇确定机制,修订工伤预防试行办法,推进研究制定工伤职业康复等部分服务项目费用支付标准。修订本市失业保险办法。   劳动关系方面: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大对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的宣传、管理和服务力度。探索研究推进街镇和工业园区三方机制建设。完善劳动保障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实施欠薪“黑名单”制度。在全市全面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引导先行调解工作,推进街镇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工作,推动街镇以上工业园区设立调解组织。深化仲裁三方联合办案工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落实治欠保支各项工作举措,依法及时查处各类欠薪案件,加大对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行为的打击力度。   公共服务方面:实现人社领域下沉社区事项实现100%全市通办。全面推进人社领域各业务和经办服务的“互联网++”、“自媒体++”、“大数据++”建设,探索“不见面”服务,加快人社经办管理服务智能化、智慧化;拓展升级“上海人社”移动APP在线服务功能。配合新一代社保卡发放,改造用卡环境,丰富社保卡的运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