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应试”压力,爸妈自组教育社区

23.12.2014  14:49

  周一到周五是晚托班,学生最晚可以待到21点;周六、周日从早到晚有数学课、美术课、戏剧活动、合唱团、外教足球,高年级的孩子还有Coursera课程线下学习小组……在上海浦东唐镇中心地区一栋三层楼的别墅里,每天晚上和周末都热闹非凡。方圆1公里之内5个小区居民的孩子,都是这里的“客户”。而这里的老师,不是附近公司的志愿者,就是社区里热心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家长们自己“发掘出来”的好老师。

  这个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学习社区“邻里+”,最初不过是几位无奈的爸爸妈妈为孩子们找的一个放学后的去处,现在却成了这些年轻父母们共同“创业”的地方——为了平衡应试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他们要试着靠自己的力量寻求另一种教育方式。

   几个家庭筹资开办的晚托班

  “唐镇是人口导入区,从我8年前搬到这里,几乎每年都有新小区建成。这里的居民大都是和我一样在附近上班的年轻人。”“邻里+”负责人张耀洲告诉记者。

  三年前,这些当上爸爸妈妈的年轻人在网上建了个圈子,起初只是交流育儿经验,也常常约了一起带孩子出来玩,“我希望孩子能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有社区的感觉。因为对我们来说,好邻居有时会是一辈子的回忆。”“邻里+”的一位热心妈妈说。

  但是随着孩子们长大,尤其是上小学后,这些年轻父母从未想过的麻烦出现了——孩子放学后去哪里?他们趴到网上吐槽后,发现大多数三口之家都面临这样的难题,即便是有老人看护的家庭,也在为孩子作业无人辅导而苦恼。

  有那么多人为了同一个问题焦虑,还不如大家联合起来办个晚托班,轮流看护!他们在网上发起征询,很快有20多个家庭愿意加入进来。最初的4个家庭凑了一笔钱,在唐镇中心区租套别墅办起了晚托班。其他的爸爸妈妈们则成了晚托班经营中的“顾问团成员”。最初,晚托班里的看护老师是由志愿者家长担任,还请来阿姨为孩子们做晚饭,“费用只要覆盖我们的开支就可以了”。

  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邻里+”作为一个实体的社会企业去年年初诞生了。随着创业家庭的增加,“邻里+”的初始资金增加到了50万元。

   在营利和培养下一代之间寻求平衡

  “孩子上小学后,家长们的心理压力很大。我们都希望孩子不要承受太多来自分数的压力,但说实话,孩子成绩一旦不好,我们还是很焦虑。”张耀洲告诉记者,“邻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受过高等教育,这些在应试教育体系中胜出的年轻人,对应试很排斥,但又很难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既然坚信孩子的未来不在于一遍又一遍刷题,那就要给孩子们安排出别的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在周末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不至于太无事可做,他们在周末举办了一系列拓展活动。

  一位唐镇小学学生的爸爸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每逢植树节或者春秋季,他都会设计孩子们喜爱的户外活动。还有一位爸爸是足球迷,他说服了自己孩子学校的外教,利用周末时间来“邻里+”带孩子们踢足球,最近,“邻里+”的孩子们就和附近两所双语小学的学生组织了足球友谊赛。

   社区志愿者的时间银行即将开张

  最近,“邻里+”为一位即将到瑞士去工作的年轻人组织了一场欢送会,他在“邻里+”成立之初就是热心志愿者。

  “虽然他还没有孩子,但每周都会来教孩子们下围棋,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之一。”张耀洲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在“邻里+”还有很多。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当志愿者,“邻里+”正筹备志愿服务时间银行。

  “从去年到今年短短的两年中,‘邻里+’的运营已经基本持平。因为参与家庭本身就有教育需求,由此大家对营利的需求并不那么大。但作为创业项目,大家还是达成一致:每年的回报率不超过20%,未来关键是提高在这里工作的老师的待遇。”张耀洲和他的同事们内心真正希望的是把“邻里+”做成一家社会企业。

  上图:唐镇“邻里+”的孩子们在外教和志愿者的组织下,开展各种体育和文艺活动。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