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担当,传递正能量

28.04.2015  11:05

  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却因为一件事而变得伟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完成了一次次生命的接力和爱的传递。昨天,在市委党校举行的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志愿者代表们深情讲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他们的奉献精神让人触摸和感知城市的“体温”,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凝聚和传递了青春正能量。

   为身边“好榜样”点赞

  对全国400多万白血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生命黯然时能摸索到的唯一光亮。为生命重新点燃希望的,却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刘晓薇是金山区山阳幼儿园教师,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在上师大读书时,她是学校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曾3次义务献血,其中第三次更是献出400毫升的血量。与一名5岁的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时,刘晓薇患有贫血,但她说,一想到等待救治的孩子就和她班里的学生一般大时,十分揪心。“我捐了,他活了”,这是刘晓薇的心愿,一诺千金并付诸行动。

  “我们很平凡,碰到这样的事,谁都会这么做。”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监督员毛俊在捐献造血干细胞那天,原本计划和未婚妻登记结婚,为了救人,他推迟了婚期。如今,毛俊的儿子已经3岁半,在这位爸爸看来,他要做好儿子的榜样,“让孩子知道,爸爸尽心帮助过别人,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感到很真切。”听着报告会,金山吕巷镇的大学生“村官”吴旭欢眼眶含泪。今年初,小姑娘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分库,她说,如果有一天配型成功,会毫不犹豫选择帮助他人。

   破例”的相聚留下动人画面

  昨天的报告会上,还发生了一幕“破例”的相聚。

  一般来说,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供者和受者不能联系,更不会见面。昨天,来自福建厦门的小张意外地出现在志愿者黄轩珺面前,让这位“90后”小伙惊诧不已。小张将一束鲜花献给只比自己小2岁的黄轩珺,千言万语化作几声“谢谢、谢谢”,她和丈夫一起紧紧拥抱着救命恩人。

  黄轩珺是昨天报告团年纪最小的成员,如今是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当年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捐献的量是常人的两倍。小张告诉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原本是B型血的她,现在和小黄一样同是O型血。她的丈夫在一旁补充:“她整个人都变了,原来性子比较急,现在温和多了。”听了这席话,会场上许多在悄悄抹泪的听众,泪中带笑。

  “将心比心,在我看来,这就是大爱。”对于上海医药学校一年级学生叶智毅来说,台上破例的一场相聚让他百感交集。一年多前,他的姐姐就因为白血病离开了人世,“听了这场报告会,觉得内心充满了力量,生活在这座城市,非常温暖。

   用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昨天的报告会的志愿者代表大多来自金山区,据统计,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配对有效率及捐献成功率在上海名列前茅。在不少人看来,这些数字不仅是被挽救的生命数量统计,其背后更是传递了城市文明的精神所在,是市民身体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李柱键说,报告会中的9个字让他印象深刻——相信爱,付出爱,得到爱,“这是一个良性的社会循环,我们都应该向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们学习。

  “志愿者是城市温度的象征,每个人在奉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金山吕巷镇的吴华佳听完报告,久久没有离开。她说,受身体条件所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大多是18至40岁青年人,他们的故事更加激发了青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应该携手,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昨天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红十字会、团市委、金山区委共同主办的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委党校大礼堂举行。报告会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会见了报告团一行。

  徐麟在会见时指出,全市各级组织要广泛开展向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追逐梦想、敢于担当的精神境界,身体力行、善于行动的可贵品质,尊重生命、乐于付出的高尚情操,感知社会、勇于追求的朴素情怀,用实际行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市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为上海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更多的力量。

  自199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入库志愿者从200余人增加到13万人,目前累计有330例成功捐献,其中包括12例海外捐献。报告会上,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烯烃部安保处监督员毛俊、金山区山阳幼儿园教师刘晓薇、上海市造血干细胞捐赠者俱乐部秘书长助理崔兼明、金山区枫泾镇下坊村村民委员会委员蒋士军、金山区广播电视台办公室副主任王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黄轩珺等作为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代表,做了精彩报告,讲述了自己的捐献经历和心路历程。

  各行各业青年代表等8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