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教书育人标兵】带上灵魂追求卓越---访叶巍岭老师

08.09.2014  09:58

      (叶巍岭,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

      来到财大读书之后,看过很多帖子类似“来财大必上课程攻略”、“这些课不上你就亏了”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但毫无意外的,不管课程列表名单是长还是短,叶巍岭老师的课总是占据一席之地。
      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我心里非常高兴,终于可以和我心中的女神近距离接触了。在采访准备期间,我尝试联系了一些已经毕业的叶老师的学生们,希望他们能接受我的采访,开始我还有些忐忑,担心会没人响应,结果出乎意料,大家非常踊跃,瞬间就收到了很多回复,叶老师究竟凭什么在学生中间这么有号召力?她的魅力来自什么?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了我的采访。

      对叶老师的采访,从一本书开始,哈瑞•刘易斯写的《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作者在哈佛任教30多年,其间有8年时间担任了哈佛学院院长一职,叶老师说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引发了她的一些思考:既然大学的使命就是召唤学生追问什么是真善美,追问怎样思考这些深刻的问题,追问如何挑战传统的思想和习俗,追问现实人生的意义,追问怎样更好地热爱生活。那作为一名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带着这些思考,她回顾了自己在财大从读书到教书的22年时光,从自己的导师,前辈和同仁,也从学生的反馈中寻找答案。

      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兴趣,追求真理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书《什么是教育》里说,“一个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人,只有当他把追求真理当作一种内在需要时,才算是真正参与学术研究”。研究和教学统一在追求真理之下,以追求真理之心引领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样的理念正是叶老师想传递给学生的。
      她的学生殷明(2005级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级上财MBA;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客户经理)说:“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叶老师在我心中的形象,那一定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还记得在10年前刚刚进入财大不久,还是一名本科生的自己,面对大学浩瀚的知识,面对人生无数的选择,就好像一个在深夜里迷路于荒原之中的少年,对未来,为人生,彷徨而迷茫,恐惧而孤独。而叶老师的出现,就如同夜晚中的北极星,那夜空中最亮的星,为不知所措的自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点燃了前行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中遇到困难,遭遇挫折的时候,叶老师依然不离不弃,为我们加油鼓劲,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希望。我想对叶老师所说的,也正如歌里所唱的: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叶老师主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合作,平等、快乐和参与来保证教学效果,在她的鼓励下,同学们为理论学习编排了有趣的表达方式,她的课上常常欢声笑语一片。而课程结束后,理论知识及其应用之道也自然就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毕业多年的李琳琳(2005年毕业,目前定居英国Stork Digital Media ,Digital Strategist / Publisher Development Manager)说:“作为非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却有幸在市场营销和广告学两门专业课上都坐进叶老师的课堂,那大概是我大学四年里听得最有收获也最酣畅淋漓的课。”

      叶老师最早的学生之一金莉(2002年本科毕业。现任北京汇智博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O)也说:“从第一节营销课开始,我就爱上这个外表瘦弱,内心强大的老师。大学四年,唯一能让我不修学分也坚持上下去的就是她的广告学。因为她的课程不仅仅流于书面,更是她个人思考和实践的结晶。我始终认为一个老师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事实的叙述或者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他/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能让学生爱上所教所讲,然后把知识变成一种渴求,让学生自己在指出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叶老师的课程有很多作业,几乎每周都有小组同学要完成一项任务与大家分享,每个学期的开始几周,同学们会比较不适应,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他们的收获渐渐丰富起来,自然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方式。在作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产生不同意见。有时候,教师知道已经有理论研究的结论可以去否定这些不同意见,但是这时候,如果否定他们,就会打击这些学生们挑战权威的自信心。所以,叶老师通常会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答案,再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另一些时候,同学们会说,这个异议看起来多么浅显,可以不用讨论。叶老师会抓住这个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的最佳时机,因为人的“直觉”往往就是有偏的,而科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反映或纠正这些偏差。叶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让所有同学去尝试回答这种看起来浅显问题的深奥之处。课程结束的时候,同学们往往不是拥有更多答案,而是多了更多的疑问。这也是叶老师在课堂上想要传达的理念,重要的不是记住学过的概念,而是学会“如何学习”。
      关于叶老师的课程收获,郑园(2004年本科毕业,中国电信学院领导力中心主任助理)说:用文字和语言都很难形容对叶巍岭老师的感谢。叶老师讲授的内容从不局限于课堂书本,融会贯通了诸多她在业界的实践经验。工作第十一年,每次回想大学四年究竟什么课程最有用,谁是最可爱的老师,总是能第一个回想起叶老师的影子。《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等课程,她为我们揭开了现代营销学的一扇门,并展现了其中的奥妙所在。今年大学毕业十周年聚会,不少同学期间都会谈论到叶巍岭老师,从事媒体、营销、互联网的同学们都发自内心的认为真正有所收益。
      我还发现叶老师的学生“返读率”很高,很多学生本科时候是叶老师的学生,而当他们回到财大修读MBA继续充电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继续选择叶老师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孙璐影(2004年本科毕业,2011级MBA,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资产监控经理)就是其中一员,她说:“本科时最爱上的课程之一就是叶巍岭老师执教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深入浅出,案例鲜活而精彩。时隔7年又在上财MBA的课堂上与叶老师重遇,昔日如昨一一浮现,叶老师仍然是那个美丽精致款款大方的知性女子,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积淀又带来了新的启发。有一节课恰逢我的生日,同桌给我了一个惊喜,在叶老师的课堂上为我送来祝福,叶老师也带着大家唱起了生日歌。那一刻我激动以致无语,感谢叶老师的课程给我带来这么棒的人生体验。我也会像叶老师一样,立志做一个丰富细腻,知性精致的女子,把温暖带给身边的所有亲友。”
      叶老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父母师长的鼓励中一步步向前,我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多鼓励和指引,将学习看作是永远止境的追求真理之路,一生都走下去。”

      因材施教,勇于创新,亦师亦友

      在大学里教学,尤其是在财大这样的学校,汇聚了全国各地第一流的学生,尤其是新一代的学生本身获取信息能力就特别强。教学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这样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如何引导学生们学习新颖又合乎每个同学自己境遇的知识,来唤起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叶老师探索了一些分类培养的做法。主要集中在深造、就业和创业三类。
      2009年叶老师参与了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创新平台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是本科小型研讨班的模式探索。这个项目让她看到了本科生做学术研究的巨大潜力,在项目结束后,她仍然自发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每学期带领6-10名本科生开展高阶文献研讨。后来黄蓉老师也加入这个小组,她受过非常好的规范研究训练,和叶老师一起带领这些同学,几乎是手把手地从查文献开始教,随着学生慕名而来的学生数量的增加,同学们按研究项目分成4-5人的小组,目前共有6个这样的小组,学生来源主要是工商学院,还包括信管、统计、会计和经济学院的个别同学,两位老师与这些学生平均每周见面至少1次,每次围绕文献和研究方法讨论至少90分钟。这些坚持下来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做到了很多人认为本科生不可能做的研究工作。他们都是有潜力进一步从事研究工作的,事实上,他们也确实通过参加叶老师的文献研讨小组,更顺利地获得了各大名校进修的机会。
      我采访了一些正在国内外深造的毕业生。陈炜(将于2015年本科毕业,已经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伦敦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双学位项目:全球化经营与管理方向预录取Fudan School of Management-London Business School Global Masters in Management)说:我在叶老师身上看到的不仅是理性智慧的光芒和追寻真理的脚步,更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宽容。她不仅在学业上对我严格要求,更在做事方法和人生态度上给了我很多启发。如诗里写的,我原想拾起一片绿叶,您却给了我整片树林。在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就读立志要向博士学位进军的张子敬(2014年毕业)说“从大一迷茫期到大四毕业那天坚定地想要在市场营销的路上走下去,叶老师的指导是我最大的动力。一次次妙趣横生的课堂讨论,一次次深入浅出的论文指导,让我明白还有这样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就读于法国ESSEC商学院的罗义璇(2014年毕业)谈到与叶老师的交往就很动情地的说:“每次想到叶老师时,跳进脑海的总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句话。叶老师的课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点一点地带动起我的好奇心,引发对营销的无限向往与热情。三年前初遇叶老师,就像门被打开,一个精彩纷呈的营销世界从此展开。白冰(2014年毕业,就读于新媒体管理,纽豪斯学院,雪城大学。New media management,Newhouse,Syracuse University)同学在大学期间,喜欢搞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大家都以为他毕业会创业,但是他现在却在美国求学。他通过微信写道:叶老师给我带来最大影响的是她的活力和对新事物的追索。她并不因为多年如一日站在同一个讲台上就陷入旧的知识框架的桎梏,而是不断发现,研究领域中的各种新的趋势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探讨。这些探讨让我们具备了一种对新事物的嗅觉,这对我目前所从事的专业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于想进入优秀公司就业的同学,叶老师的团队也向大家敞开了大门。她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企业合作的研究项目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第二,指导他们参加企业主办的全国性赛事;第三,积极拓展合作渠道。2014年3月,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聘请叶老师为全国精英挑战赛的首席指导老师。刚刚毕业的孙博洋(2014年本科毕业,欧莱雅市场部管理培训生)就获得了“2013年中华精英挑战赛”的全国金奖,他说:大学四年,叶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她不但在三尺讲台上传授专业知识,开发创意思维;更是在生活上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步入社会后戒骄戒躁,踏实做事。诲人不倦心存道,桃李满天不求报。而与叶老师通过TED的活动结下不解之缘的胡凌瑶(2014年毕业,目前就读于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系:Carey Business School,Master in Finance凯瑞商学院,金融硕士)同学,在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过叶老师的帮助,她告诉我:“从大二开始跟着叶老师做本科研究,这三年里我收获良多。不论是通过阅读英文文献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是通过实践将营销理论运用在真实的销售领域中,叶老师无疑带领我看到了一个学科最美的风景。叶老师不仅仅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还是学生心灵的摆渡人。我仍记得当年代表TEDxSUFE邀请叶老师作为演讲嘉宾,她一口就答应了,我们沟通了很多次,怎么把这个活动做好。演讲那天,她将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带来的那个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生活中,她常常给予我帮助,每当失意或者困惑时,叶老师的一两句话,总能带给我莫大的鼓励。现如今,我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始新的研究生学习,终于感受到叶老师当时的本科研究教育对于我求学的帮助。对于学生的爱,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表示,而这些努力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桃李芬芳。第四,通过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过去14年的教学中,她与很多毕业的学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对学校怀有美好的记忆,还通过叶老师向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实习和科研机会,其中包括联合利华(中国)、飞利浦(中国)、欧莱雅(中国)、夏奈尔(中国)、上海大众汽车、中信信托、上海文广新闻传播集团、多样屋家居用品公司、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旺旺食品等行业内的知名企业。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同学们对营销岗位实践的科学性有进一步的认知,这为他们进入国际一流企业的营销部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团队里已经毕业的同学,有些在一流的咨询公司,如AC尼尔森公司工作;有一些在一流的电子商务公司,如腾讯公司工作;更多是在一流的消费品公司,如耐克、联合利华、汉高、香奈尔等企业工作。我也有幸采访到了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李婧(2003年本科毕业,现任香奈儿彩妆产品市场经理)告诉我:“叶老师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的领路人。叶老师引领我参与一些公司的合作项目,让我很早就有了与世界500强接触的机会,并最终在毕业时有幸加入了飞利浦中国集团做营销相关工作。这个良好的起步,顺利延续了我的外企职业生涯,成为一个营销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徐蓓妮 (2005年本科毕业,CÉLINE 中国公关及传讯经理)说:“ She derserve it!还记得入学后,是她的《市场营销》课程开启了我的传播学的浓厚兴趣;也是在她的耐心指导与鼓励下,我建立了广告协会,随后完成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当我踏上社会,在叶老师的引荐下,进入了品牌传播行业。这一路走来快10年了,她的鼓励和激励,让我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我是何等有幸,能遇到叶老师这样一位“人生导师”!”其实,大学老师能够延续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叶老师作为一位兼具学识智慧,同时与社会同步的好老师,实属难得。当我请学姐魏雪雯(2003年本科毕业,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直通990》全媒体项目副总监)回忆大学时光时,她说:“和叶老师相识已经15年,本科四年的师长、在职研究生三年的导师,叶老师在学术上的精进钻研,在学识上的高屋建瓴,在我工作中迷茫的时候给予指点,在我工作有了飞跃的时候给予掌声。15年来,叶老师在我心中早已经是良师益友!”

      大学校园里还一小部分同学,对创业有兴趣。叶老师参与了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及学校团委合作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参赛团队的培养,在团队的选拔和参赛指导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今年刚毕业的粟佳佳(2014年毕业,腾讯广告平台产品部产品经理,粟佳佳是财大人熟悉的“Shufe卫衣”的创始人)打算过几天教师节时回来看望叶老师,她说:“叶老师不仅是我的学术的导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大二就开始跟她做研究,让我在本科期间就接触到市场营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严谨的研究精神,而且,每次当我遇到人生和职业选择的困惑时,她都会耐心给我有用的指导和建议,让我有自信和方向,度过大学时期许多的交叉路口。希望可以和老师一直保持联系!”当我问起这些学生时,叶老师说,她非常庆幸自己用业余时间认识了这些大学生。与其说是她给予他们指导,不如说他们更多地鼓舞了她,并不断修正她对“成功”的定义。在叶老师心目中,这三种学生,无论哪一类,都是这个研究型一流大学的财富。是他们让这个校园充满探索真理的热情,充满对商业社会的思辨,也充满勇于冒险的强大生命力。      叶老师非常希望,她的分类培养实践,可以维护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自由,帮助他们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使每个同学都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培养他们选择和责任感。

      传播大爱,传递象牙塔的温情

      大学的浪漫主义是什么,除了推崇人性的舒展,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如何在校园里充分实现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浪漫教育思想让叶老师找到了答案。
      2013年春天,叶老师遇到一位我校在江西支教的学生郭琳雪,当时只是出于对这个学生的敬意,想去江西看看她。但是郭同学说,那里的小学条件并不是太差,倒是有一群特殊的孩子需要帮助。那些孩子,他们因为父母病故或事故身亡,成为孤儿,或因为单亲一方重新组建家庭而只能与其他亲戚共同生活,由于亲戚们年长或生活负担不堪,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分给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在上海德仁基金会的帮助下,重新有了“家”,叫“德仁阳光成长中心”。他们在阳光成长中心生活,白天去各自的学校上学。阳光成长中心只有四位青年的老师照顾他们的生活,承担父母的角色。在这些孩子们的内心,非常渴望有人可以与他们交流、象家人一样多陪伴和鼓励他们。
      后来在财大商学院MBA同学及叶老师私人朋友的资金支持下,2012年5月叶老师和同事、朋友及几位学生,以私人探望的形式第一次去江西看望了这些孩子。回来后,叶老师和党总支提了这件事,想做成一个常规项目,得到了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总支的大力支持。更让人感动的是,2012年底的工商学院年终总结大会介绍了这个活动,并举办了慈善拍卖,工商学院所有教职工都参加了这个活动,那次拍卖会的气氛让人难忘,大家一起沉浸在温暖的气氛中渡过了有意义的年终聚会。最终,组建了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总支为管理单位的“爱是陪伴”爱心基金。基金会通过和孩子们共渡周末、爱心拍卖捐款、与孩子们通信、陪孩子们看上海、设立进步奖学金等方式,将大学校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情,传递给江西共青城德仁苑的孩子们。这个小小基金的存在,是一股的正能量!鼓励了更多人走在身边公益的道路上!

      在叶老师非凡的号召力下,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余夫华(2011级MBA,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表示:叶老师是我们2011级MBA中最受欢迎的老师。她课件用心,授课有法,实战案例多,让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她注重沟通,与时俱进。叶老师会不但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与同学们保持沟通交流,尤其难得的是还会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在线平台与大家交流,即使我们毕业了还能受到叶老师的恩泽。她充满正能量、有爱心。记得MBA期间,参与了叶老师为江西那些孩子的“爱是陪伴基金”,叶老师满满的爱心十分令我们感动,现在还经常收到那些孩子的信件。叶老师给我们传播了大大的正能量。
      一起探访过德仁苑孩子们的付晶(2013年毕业,就职于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 管理培训生)和续晓敏(2013年毕业,兴业银行上海分行零售财富部管理人员)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在我们大学的时光里,叶老师润物细无声地为我打开了“知识、职业和大爱”三扇窗。祝愿叶老师健康快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影响更多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在现代社会,想要追寻教育的“灵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大学教授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的优势在于传授专业知识,而不是教导学生如何生活。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关于如何生活的答案因人而异。但是,叶老师说会坚持“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这样的理念,在这个岗位上与所有同仁一起挑战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采访结束后,在整理采访稿的过程中,我又一次为叶老师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并追随自己的本心而折服,我想“教书育人标兵”这个称号,既是“教书”,为同学传道、授业、解惑,又是“育人”,而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重点还要落在带领同学追求更高的精神的境界上。我想我采访前的所有疑惑都已经找到了答案。

      部分学生受访感言
       
      许晶(华宝信托账户经理)
      大学时候,犹记暑假叶老师专门来校指导我们暑期实践活动,周边同学羡慕不已。初入职场,又遇各种挫折,曾向叶老师请释惑。叶老师专门找同业前辈给我答疑,非常感动。
      叶老师,一日为师,终生受教。

      赵洋(2013年毕业,建设银行上海闸北支行 信贷经理)
      毕业后,叶老师仍然关心着我的现状,让人感到阵阵温暖。我想,“教书育人标兵”的称号对于老师而言或是一个加油站,充满着学生对于她的爱,也鼓励老师在未来教书育人的路途上一如当初,不断传播“真、善、美”之声。

      李琳琳(2005年毕业  目前定居英国Stork Digital Media ,Digital Strategist / Publisher Development Manager)
      最难忘的,是叶老师不厌其烦告诉我们做市场就是做人的道理,更可贵的是这些知识和道理,渗透着老师的人格魅力,一直支撑起毕业九年来我的职业道路乃至生活之舟。感谢您,叶老师! 最美的大学时光遇到最美的老师, I was so lucky,and still am!

      栾奕 (万灵科医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叶老师是一位“有爱”的教授,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她的学生。叶老师是一个坚强而善良的人,她启迪和指导着我们,一步步实现学业和职业的发展;她温暖且鼓励着我们,勇敢地踏入社会 ,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金莉(2002年毕业  北京汇智博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O)
      指引和目送才是为师的更大乐趣吧,叶老师正是启发了我对营销的热情,以致在讨论和争执中,我们也从师生成为了朋友,即使时光飞逝,友情、师情依旧。
      对于母校的热爱,不是由上海财大几个单字组成,更多是这几个字后凝聚的时光和一个个亦师亦友的人物的深情……感谢与叶老师的一起留下的美好岁月,正是这样的片段,让我即使远隔千里,每次想起母校还有如此之多的鲜活记忆!

      (供稿:周铃雅(学)  供图:叶巍岭  编审:孔德民  收稿日期:2014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