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回应市民疑惑:离基站近 手机辐射反而低

28.09.2015  10:18

  随着全国第六个无线电管理宣传月的到来,由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上海市科协、上海市无线电监测站主办的“科普新干线———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巡展活动已经启动。据悉,今年的宣传月加强了公众参与度,行业专家还现场回应公众最为关心的电磁辐射以及“空中李鬼”———伪基站等疑惑。

   谈基站色变”存理解误区

  在上海科技馆进行的首展现场,首次亮相的20个科普知识展箱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这些展箱把无线电频谱图和人们日常生活相关以及在重要领域的运用部分截取出来,以动手实践和科普知识宣传相结合,通过7个板块全方位展示无线电科普知识。据悉,“科普新干线———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巡展将在今年内陆续深入闵行、嘉定、青浦、虹口等12个区县以及部分学校“接力”展出。

  “无线电波看不见摸不着,导致市民对于无线电波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我们的无线电科普工作,除了带市民‘走近无线电’以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市民正确认识无线电波。”市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建明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人们在离不开手机的同时,也患上了“辐射心病”。来自市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仅是今年至今市民关于移动通讯基站的来电来信已超过400件,主要就是对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以及健康的影响产生疑问。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目标大、天线多,往往让人对其产生畏惧感,甚至是“谈基站色变”,认为离基站越近,受到的辐射就越强。但从专业角度剖析,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基站离得越远,手机在信号弱的环境下通话,其自身功率就会越大,产生的辐射也就越强。”市无线电管理部门专业人士指出,事实情况与市民的猜测恰恰相反。一个地区内,移动通信基站密度越高,每个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越低;手机距离移动通信基站越近,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通话者电磁辐射量越低。“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器所产生的功率其实是很低的,任何一期移动通信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均是经过严格测量、选址并需通过无线电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建站。

  记者了解到,在宣传月期间,市无线电监测站的工程师和行业专家开设了科普诠释讲座,将走进部分社区和学校,现场对手机、微波炉、电视、吹风机等各类辐射源进行电磁辐射水平对比测试,帮助市民正确认识和面对基站辐射。”

   强力打击“伪基站

  “尊敬的用户:您的账户已满5000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登录手机网wap.ccbxzcn.com查询兑换。”诸如此类的短信息,相信不少市民都曾经收到过。由于短信发送号码显示为该银行热线号码,往往就让人信以为真,而事实上,这样的短信里暗藏着钓鱼网站。

  罪魁祸首就是无线电专业人士口中的“空中李鬼”———伪基站。记者从市无线电管理局了解到,“伪基站”即假基站,设备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

  “上海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打击‘伪基站’的快速反应机制。”张建明局长表示,“对‘伪基站’的发现与定位,上海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网格化、智能化。只要有不法分子在街头打开伪基站,发送诈骗、广告等信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监控系统就能自动对其进行识别,判断其特征、方位,并发出预警提示。

  为了更高效的实现快速打击,无线电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伪基站”专项整治的“三个一”宣传工作,即一部公益短片、一张公益海报、一系列公益短信,面向全社会警示“伪基站”违法犯罪的危害,动员广大市民积极举报“伪基站”并提供查处线索。累计张贴近2万份宣传海报,基本实现社区、学校全面覆盖。同时依托3家运营商短信平台累计推送2105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