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服务热线今天两周岁:接听来电300多万个

08.10.2014  07:59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两年前的今天,“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两年来,伴随着300多万个来电,市民热线的这句标准而又亲切的开场白,像一股股暖流,给人温暖、让人心安!

  市民们这样评价“12345”:“政府好帮手,百姓贴心人”、“公信之窗,百姓之幸”……这一句句赞扬,就写在了24面锦旗上,挂在市民热线的培训室。

  运营两年,“12345”热线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自豪地称,“有事就打12345”的口碑已经在市民中逐渐形成。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热线两年来共接听市民来电300多万个,日均4000个,接通率91.91%,办结率98.32%,电话回访市民对承办单位办结事项的综合满意率达到91.53%。

  “12345”热线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51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对接,政府集中服务实现了“一号通”。除了咨询类的问题当场回答外,39%的投诉和求助会被迅速归类,然后转化成一张张“工单”派发下去;承办单位必须“1”日联系,“5”日告知意见建议是否采纳,“15”日办结。逾期未办结或办结不力,相关诉求很快会进入“督办”程序,专人负责,督促解决。

  杨浦区海康敬老院租用的场地因历史遗留问题,用电无法享受居民用电待遇,投诉派发,几经退回;督办介入,两次协调会后,电力公司同意特事特办。8月,敬老院拉进了民用线路。敬老院负责人夸赞:“12345又快又管用。

  热线管理办负责人介绍,依托于这样的工作机制,“12345”市民服务热线基本达到市委书记韩正在热线开通首日提出的要求,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

  对比国际一流的城市服务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多项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已着手实施。

  多位市民提出,一些投诉在“12345”平台上显示已办结,但回访时发现,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处理。针对有些部门“欺上瞒下”问题,“12345”已计划实施“办结工作标准”;标准中,要求承办部门在办结时要填写一份详细的“办结报告”,将事实认定、办理过程、办理意见、市民反馈等诸多要素填写清楚,以杜绝弄虚作假。

  此外,多项改进市民“体验度”的措施也正在着手实施。如明年上半年,“12345”将实现门户网站自助受理与办结反馈查询;明年下半年,将上线手机“APP”,方便市民用手机投诉、查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