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担忧公交"定班车"变成撤销线路缓兵计

19.11.2014  06:00

  东方网11月19日消息:近年来,上海公交线路多次调整,近期有市民反映,公交调整后出行不如以前方便了。记者也发现,与过去公交线路多“调整”“撤销”相比,近年来“定班车”“高峰车”等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交线网计划中,而公交线路成为定班车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班次减少,乘坐不便。本月上旬,2014年-2015年公交线网计划第二批公示,21条拟调整公交线路中,577路、80路、825路等多条线路改定班车的计划十分醒目,加上991路等线路缩线,杨浦区成线路调整“重灾区”。

  客运管理部门称有些线路改为定班车,是因为日益稀少的客流和上升的运营成本,以及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部分复线公交可被地铁代替。公交公司的难处让部分“老线”登上了线路调整计划的花名册,而一些市民则质疑,撤销、调整线路到底谁说了算?地铁能完全取代公交吗?

   “老线”拟改定班车,阿婆担心终取消

  家住浣纱六村的金三妹阿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公交一汽公司的老员工,做过司售、调度、后勤等等工作。退休之后,她常乘小区门口的577路出行。最近一次公交线路拟调整计划中,577路将被改为定班车。“我每天都要乘577路,最多的情况是乘三站,从国顺东路营口路到隆昌路控江路,和过去比,现在人是少很多了。”金阿婆说,自己乘这条线路已经十多年了,在2006年与577路合并前,这条线是77路,那时候复兴岛那里还有很多船厂、纺织厂等各种厂房,工人们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厢里十分热闹。后来这些厂陆续关闭了,公交线路也逐渐冷清下来。金阿婆说自己对改定班车没有意见,因为577路的间隔本来就比较长。快的时候15分钟-20分钟,慢起来半小时,甚至还有过45分钟的。“改定班车等的时间就更长了。”金阿婆念叨着。

  记者昨天从577路车队了解到,昨天投入运营的577路公交只有6班车,原则上15分钟发一班。昨天晚高峰时段,记者在中原路站统计577路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几班车在12分钟-25分钟不等,在停靠该站的十多部线路中属于间隔较长的。分管577路的巴士一汽第四分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虽然线路调整的公示已经结束,但究竟改不改定班车、何时改还要等通知。该人士坦言:“乘的人越来越少,运营成本压力大。”此次577路、80路、825路改为定班车,计划表中的理由均为“客流量偏低,但又要满足部分市民出行需要。”金阿婆觉得,改定班车还能应付,就怕哪天忽然就撤销了。“这条线路在我家往北那片,和地铁8号线基本重合,但往南,就没有地铁线路可以替代了。

  据悉,目前上海共有11条定班线。市运管处介绍,定班线的设置是出于公交行业降本增效的有关精神,经过客流调查,对百公里客流不足200人次的公交线路逐步调整为定班线。定班线发车间隔高峰时段≤30分钟,低谷时段≤60分钟。

   部分公交间隔拉长被指“隐性定班车

  相比从前,一些市民感觉现在公交车的班次时间变长了。昨天17:30晚高峰时段,记者实地统计杨浦某公交站的十多条线路,除854路稳定在6分钟左右一班外,其余各线路的等待时间基本超过10分钟一班,其中三辆公交的等待时间超过20分钟,有“隐性定班车”之嫌。有的线路22分钟不来,却紧接着3分钟后来一班,车子空满程度不均。一名在车站等139路的乘客告诉记者,相比几年前,感觉如今该线路的班次间隔明显拉长,“以前5分钟、10分钟肯定来一班,现在我已经等了不止45分钟了。

  记者从巴士集团了解到,行业内对于市区公交线路的高峰和低谷时间班次间隔都有规定,具体每条线路根据客流、路线等情况各有不同。根据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的服务目标是中心城内公共汽电车(不含特殊线路)高峰时段(7:00-9:00及16:30-18:30)发车间隔中心城内不超过8分钟。一名业内人士坦言:“具体规定也要看实际情况,现在道路交通状况比过去复杂很多,发车准时,遇上路堵也没办法。

  此次要改高峰线的522路,十多年来是家住浦东大道附近的王女士每天上下班必乘的线路。但从三四年前开始,她上班总是会迟到,甚至因此在公司“出了名”。“以前过杨浦大桥的线路还有870路、871路,哪辆先来上哪辆,后来870路、871路改走大连路隧道,过杨浦大桥的只有522路了。应该是10分钟一班,但经常晚点,20分钟、30分钟等下去就没底了。

  为了改变迟到的局面,王女士开始“打的”上班,每天花四五十元的“差头费”,力求上班准时,下班后她才可以放心地乘坐522路。她认为自己也没有地铁的备选项:“浦东到杨浦区,虽然只有一江之隔,但乘地铁并不方便,往往要到市中心绕一圈。

   撤销线路是否有固定流程?

  公交公司申报和市民意见“掰手腕

  金阿婆担忧577路改为定班车后最终命运将是撤销并非没有道理。早在2011年春天,因受2号线东延伸段影响,机场六线客流大幅下降而拟定撤销。据了解,2011年前四个月,月平均客流19134人次,相比2010年同期51329人次下降63%;平均每班次客流量9人次,相比2010年同期的25人次下降64%。但在公示一个月后,因为来自民间挽留的声音最终决定暂缓撤销。当年6月,机场六线改为夜间运营的定班车,以弥补地铁2号线夜间运营停止相对早的缺陷。不过今年7月1日,机场六线还是和机场三线一起停止了运营。定班车,会不会只是撤销前的缓兵之计?

  有乘客质疑,各企业申报的线路调整计划,是否能最大程度维护乘客利益?市运管处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公交线路调整的审批有固定的流程,公交公司根据各线路与轨交的重合或匹配、是否有重复线路、客流量的变化等实际情况提出调整方案,再由管理部门对各线路进行实地勘测,之后形成的拟定计划意见上网公示,充分听取乘客意见,因乘客反对而暂缓或取消调整是常有的事。

  回顾上海近年来的多轮公交线路调整计划可以发现,几乎每条线路的变动都会影响到一些乘客的出行,对于部分反对声音响亮的线路,公交部门往往会暂缓甚至取消实施。它们中的一些线路被保留至今,如2007年原定撤销的741路因市民意见反映集中而暂缓撤销,直到现在仍在正常运营。但也有一些线路,最终还是悄悄撤出了上海街头:2007年,原计划撤销的114路因考虑到轨交1号线高峰时段较为拥挤,撤销后对呼玛地区居民出行习惯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将原定撤销114路改为保留114路,并将114路由全日线改为高峰线。2010年3月,114路停运。

   地铁能否完全取代公交?

  是趋势,但目前对部分乘客确实不便

  本市相关规划显示,轨交在交通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2010年全市完成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2005年增长30.7%,轨交516万乘次,地面公交769万乘次,分别比2005年增长216.6%、0.9%。轨交、地面公交客运结构比从2005年13.1%∶61.4%调整为31.8%∶47.4%。到2015年,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和客运量结构目标: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50%,中心城轨交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达50%左右。但记者也发现,虽然轨交在交通比重中逐渐取代部分公交是趋势,但具体到乘客却有不同看法。

  付老伯十多年前随子女来到上海,在鲁迅公园附近买了房子,工作的地方却远在川沙。记者在991路上遇到付老伯时,他对991路拟定缩线一事一无所知。“不过军工路隧道,完全在浦东了?哎,那我怎么办呀。”他称,991路很长,起始站到终点站收费8元,而他乘一次需要买7元的票。“我就坐在后面最高的位子上,看他们人上来,人下去,很少有人像我坐得这样久。”对于未来可能要选择的替代方案,付老伯说:“只能坐地铁了,要换乘三四次吧。”付老伯不喜欢坐地铁,平时出行也很少乘地铁,是如今为数不多的坚定的“公交粉”。“以前高峰挤过一次,那滋味太难受了。而且乘地铁要爬上爬下,换乘还要走,在地下也没有风景可看,车厢里只能和人脸对脸。不像公交车,上车了就省心了,像我们男同志喜欢车,也可以看看路上的好车,赏心悦目。

   公交服务能否更完善?

  电子站牌仍在试点推广阶段

  旅客针对一些公交间隔时间越来越长,难以捉摸也有不满。“如果公交也能和地铁一样,明确知道到达时间就好了。”不少市民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知道何时会来车,就能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计划。

  目前,上海街头也的确出现了一些安装了电子大屏幕的公交车站,它们有的已经启用,有的尚在安装阶段。市运管处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本市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公交线路往往很难保证正点率,目前公交电子站牌还是主要由企业采取试点的方式推广,行业没有硬性规定和推广计划。

  据初步了解,目前已安装的电子屏约1000块,涉及450条线路和市中心区域600个站位。

   昔日撑主力的公交线路正向“最后一公里”进化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昔日撑主力的公交逐渐往“最后一公里”方向进化。翻查近年来的公交线网调整计划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新辟线路出现在郊区解决当地市民出行难,而市区一些市民有着几十年感情的“老线”则可能因种种原因淡出人们的视线。

  市交通委提出,本次线网调整总体思路是以民生为导向,以提高效率为抓手,根据区域差别化原则,对不同区域实施“有增有减”,统筹平衡公交线网布设。据了解,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覆盖,结合排堵保畅和环保治理的要求,原则上对郊区新城镇区域采取增加公交线路,对市中心区域采取减少线网的政策。

  围绕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方便大型居住社区及居民小区出行;围绕提高主干道运输效率、减少公交线路复线……公交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同时,市民也发现我们的公交线路正变得越来越“零碎”。

  未来可能告别991路的付老伯对记者说:“现在的公共交通肯定是更发达了,但换乘更多的线路也可能花费更多的钱和时间。”也有热爱乘公交的市民担心,如果公交的班次频率无法保障,自己最终会被逼上地铁。

  上海作为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且面临着老龄化程度领先全国的情况。对于部分老年人更习惯的公交,每条线路的变更、缩改、撤销总是牵动人们的神经。在对公交线网不断做出调整的同时,现有线路能否进一步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营运效率?是一个需要大力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