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本市推进高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编制工作

28.08.2015  01:27
      按照国家层面的总体部署,上海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市两校”于2014年率先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11月印发实施《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为确保年度既定目标任务有效落地,本市根据改革任务事权职责,分市级、区县和高校三个层面同步推进落实。

高校层面,在指导和推进各高校编制综改方案过程中,本市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高校方案编制统筹指导。印发本市高校深化综合改革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坚持服务大局与落实办学自主权有机统一、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有机统一、整体谋划与完成既定任务有机统一、推进改革与管控风险有机统一,重点从完善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资源配置机制六方面深化着力。

二是实施分类别和差异化指导。根据高校校情实际,分四个类别进行指导推进:

——针对在沪部属高校:依托部市共建战略合作机制,引导学校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时主动承担和积极落实《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本着积极支持的原则,对部属高校提出的政策清单给予有力协调和支持;

——针对市属公办本科院校:印发《市属公办高等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组建由离任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大学校长和专家构成的专家组,逐校开展咨询指导,帮助学校明确改革目标定位,明晰改革路径任务;

——针对市属公办专科高职院校:开展逐校走访,要求学校聚焦关键环节,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紧密融合、产学研用平台共建共享三方面实施综合改革;

——针对市属民办高校:专门印发指导意见,鼓励民办高校主动对接和聚焦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在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三是引导高校综改方案各自特色。遵循高校分类管理、分类发展思路,引导高校立足校情实际,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原则,找准学校改革发展关键瓶颈,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予以破解,达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以点引领。各高校在市级统筹引导下,立足自身内生需要,编制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方案。比如:

——部属高校方面:上海交通大学成为继北大、清华之后全国第三所获由国家教改领导小组批准实施综合改革方案的高校,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以部市协同为支撑的部属高校自主发展道路”,聚焦“1+3+1+1”改革重点,即:完善一项根本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深化三项关键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和科研体制的改革,拓展国际化办学优势,推进资源配置模式改革。上海交大本轮综合改革体现了由“资源激励”向“制度激励”的鲜明特征。

——市属公办本科院校方面:上海理工大学通过多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在校内达成建设“特色显著的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愿景,并从学生培养需求、教师发展需求、学科建设需求、资源拓展需求四个方面,梳理13个制约学校深化改革的关键瓶颈,据此聚焦“人才强校”“精品本科”“一流学科”和“系统创新”四个领域,提出13项有针对性、有路线图、有时间表、有任务书的重大改革攻坚任务。上海戏剧学院在充分征求师生意见基础上,确立“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艺术大学”的目标,并以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四大支撑促使目标达成。在措施选择上始终立足学校特点,比如:在综合性大学纷纷试点管理重心下移至二级学院的背景下,该校结合自身体量小而精的特点,反向深化改革,加大校级层面统筹力度、实施“扁平化”改革;又如:针对不少高校竞相引进功成名就的高水平人才,上戏提出不同的人才选拔标准,即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引育“爬坡式”人才,让人才发展的“巅峰期”在上戏度过。

——市属公办专科高职方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深化综合改革采取“2+2+2”思路,即:改革目标上,对接支撑上海“设计之都”、创意产业繁荣发展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需求;改革重点上,紧紧聚焦高素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和工艺美术产学研用校企合作平台基地建设两大任务;改革路径上,采取“体制内”和“体制外”“双轮驱动”(在校内办好时尚与工艺等4个学院;在校外与国际顶级设计与广告公司合作创办水晶石数字艺术学院、WPP学院,“倒逼”体制内办学提质量、上水平),服务文化传承,发展民族工艺。

目前,在沪部属高校均已向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了综改方案,各区县、各市属公办高校也都向市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至此,市级、区县和高校综合改革分层推进落实体系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