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浩在市总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17.03.2017  21:39

持续深化工会改革不断破解瓶颈难题

以工会事业发展新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3月15日)

(审议稿)

各位委员,同志们:

  受市总工会常委会委托,我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上海工会改革攻坚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和全总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中央关于开展群团改革的精神要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紧紧围绕强“三性”、去“四化”,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有序有力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上海工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实施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改革,积极推动工会机关重心下移、增强活力、提高效率

  一是改进工会组织机构设置。完成市总机关内设机构优化调整工作,坚持强基层、强支撑、强服务,推动形成了职责清晰、运转高效,面向基层、服务便捷的机关机构新架构。创新女职工工作机制,把女职工工作纳入工会各条线工作中,举全会之力共抓女职工工作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工会学院学历教育剥离工作,强化学院干部教育培训、职业培训职能。各区、街镇(开发区)总工会按照上下对应、服务职工、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工作机构及其职能进行了优化调整。

  二是创新工会干部任用机制。建立机关工作人员“2+1”(专职、兼职干部+工会志愿者)使用机制,实施工会专职干部遴选和从企业、“两新”组织等选派优秀人才到市总工会挂职工作,市区两级工会经遴选招录专职干部13人,23名挂职干部充实到市总机关各部室。抓好“减上补下”工作,市总机关精简了53个编制,全部下沉到街镇(园区)工会,其中15名基层经历相对缺乏的年轻干部到街镇总工会或其他单位工作,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各区总工会采取多种方式,把部分年轻机关干部下沉到街镇、园区、基层服务站等基层一线,更好地为职工服务。

  三是提升工会领导机构议事决策民主化程度。提高基层一线人员在市总工会常委、委员中的比例,补选了38名委员,其中32名来自基层一线,市总基层委员比例由20.7%提高到40.1%;补选了2名常委,市总常委中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由11.8%提高到25%。市总领导班子实行“专挂兼”,2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劳模担任兼职副主席,班子结构进一步完善。各区总工会按照相应原则和要求,提高了基层一线人员在区总常委、委员中的比例,优化了领导班子构成,增强了工会领导机构的群众性和代表性。

  (二)突出维权主业主责,着力构建法律援助、法律监督、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会维权体系

  一是建立职工法律援助“零门槛”服务机制。坚持“应援尽援”和“零门槛”服务,对因劳动关系纠纷寻求工会帮助的会员,提供无偿的协商、调解服务,协调不成且确属侵权的,提供免费的代理仲裁、诉讼服务,全年各级工会共为职工提供1.3万件次的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工会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在市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成立朱雪芹劳动争议调解室,在15个区仲裁院设立了工会法律援助窗口,推动劳动争议案件较多的街镇、工业园区普遍建立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充实调整工会劳动关系指导员队伍,积极发挥其在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中的作用。

  二是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立定向监督制度,对发生群体性劳资纠纷企业按季度实施监督,对严重侵犯职工权益的企业实施即时监督,全年定向监督79家企业。加强与人大执法检查等活动的联动,充分运用“两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处理建议书)和政府信用信息平台,倒逼85家企业建立工会、74家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70家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做好工会预防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亮灯”通报工作督查,全市各级工会参与调处群体纠纷147起、涉及职工1.9万人。规范企业改革调整中的民主程序,对70多家改革调整企业的人员安置及履行民主程序方案进行预审指导,促进了企业改革的平稳有序。落实劳动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隐患排查、监督检查、防暑降温送清凉等工作,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和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项目,维护了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

  三是推进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各项工作。制定《集体协商工作评价标准》,提高了集体协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扎实推进行业集体协商,重点推动环卫、绿化、河道、管道等养护行业开展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开展《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修正案)》系列培训,各级工会共培训600余场、覆盖5万余人(次),提高了基层工会集体协商能力。稳步推进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并规范运作,循序渐进提高非公企业职代会的运行质量。推进职工董监事制度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制定加强职工董监事工作的意见,加强培训、抓好试点,促进职工董监事制度规范运行、发挥作用。

  (三)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努力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拓展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渠道。进一步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企业,不断创新“两非”(非正规就业、非标准劳动关系)职工建会入会的方式方法,切实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积极推进职工企业体制外单体入会,推动街镇、开发区总工会建立综合分工会等作为企业体制外职工入会的“蓄水池”,吸纳未建会企业职工入会,倒逼企业建会。探索网上入会,在申工社APP开辟“我要入会”通道,上下协同拓宽职工入会渠道。年内,本市工会会员857.1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360.9万人;体制外吸纳1.4万名职工入会,倒逼12家企业建会。

  二是开展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工作。坚持依法依章程建会办会,以“明确非公企业工会基本职责,拓展依靠职工建会路径,落实依法缴纳会费、建立履职工会主席岗位补贴、推行向基层倾斜的经费收缴使用等制度”为主要内容,在宝山区顾村镇等8个区、9个街镇(开发区)开展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着力解决非公企业建会依赖企业、办会依赖企业、职工被动入会以及非公企业工会“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不能为”等问题,激发了非公企业工会活力。李建国主席和全总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三是推动人财物进一步向基层工会倾斜。制订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市12个区共有社会化工会工作者841人,基层工会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制定《关于街镇“小三级”工会经费补助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服务非正规就业、非标准劳动关系和无单独建立工会会员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大新建工会运转启动资金补助、街镇(开发区)总工会工作经费补助、工作项目补贴等的投入力度,确保基层工会“有钱办事”。各级工会因地制宜探索职工服务站建设、运作的有效做法,全市共建成177家服务站。

  (四)深化服务职工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

  一是加大源头参与力度。聚焦职工收入、福利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本市最低工资调整机制评估,通过“两会”呼吁完善本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制度;监测并分析环卫、养护及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职工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就完善职工收入分配机制提出工会的意见主张。积极参与计生条例的修改,推动提高生育生活津贴和生育医疗费补贴标准、将外省市农业户口职工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女农民工与本市女职工享受同等生育保险待遇。落实工伤保险政策,推动建筑业工伤保险扩大覆盖面。

  二是拓展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优化项目征集遴选和评估机制,将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从上一年的8项扩展为10项,内容涵盖休息休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健康安全、文体活动、普惠福利、帮困援助、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职工“三最”问题,355万名职工受益,市总补贴资金1亿元。工会会员服务卡覆盖面持续拓展,历年累计办卡307万张,其中有效会员279.5万名;依托会员服务卡,进一步健全了“月月有精彩、四季有主题、年终有惊喜”的长效活动机制。职工疗休养行动、健康体检行动、会员个人休养度假等项目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年共有11万名职工参加疗休养和健康体检行动。

  三是深入开展困难帮扶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精准建档帮扶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动态化帮扶机制。2016年“两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1.82亿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7.41万户。继续开展“平安返沪”火车票补贴、留沪农民工通讯费补贴和健康医疗补贴等项目,惠及农民工2.5万人次。深化“工会就业援助月”等品牌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专场招聘会128场,帮助4.32万人就业。坚持开展工会互助互济工作,职工参加“四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789万人(次),年内共向112万人(次)职工给付8.66亿元互助保障金。

  (五)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动员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一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职工,评选产生一批全国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积极开展专项表彰和即时表彰,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激励引导作用。举办“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节特别节目,制作《上海工匠》第二季电视宣传片,编辑《闪光的群体》劳模年度人物专辑,拍摄上海劳模风采电视宣传片,开展“劳模风采五一巡展进地铁”活动,宣传劳动精神和劳动者风采,引领时代新风。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创作编排话剧《邹碧华》并组织演出31场,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编辑《职业道德读本》,引导职工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职场行为准则和社会价值标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劳模帮扶服务实施意见,做好劳模“三金”发放工作,积极营造尊重劳模、关爱劳模的社会氛围。指导市劳模协会做好换届改选工作,完善劳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工作机制。

  二是推动劳动竞赛活动重心下移、增强实效。制定“十三五”劳动竞赛规划,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竞赛,推动地区、行业、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广泛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对劳动竞赛实施市级专项表彰,实行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推动各级工会结合地区、行业、企业特点深化“六型”竞赛。探索建立劳动竞赛绩效评估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增强劳动竞赛实效。

  三是大力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制定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为职工成长成才、创业创新搭建舞台。深化职工科技创新,贯彻落实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2条意见,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上海职工创新大会、上海职工科技活动周、第28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命名第六批50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选树首批30个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推动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实践。启动“上海工匠”培养选树千人计划,命名首批88名“上海工匠”,举办“工匠精神·员工智造”劳动论坛,组织开展“工匠精神”大讨论,推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悦读修身,书香上海”第18届上海读书节暨首届职工网上读书活动,做强茉莉飘香、公益乐学、品味上海、戏苑新风、爱乐空间等文化品牌,落实文化惠民措施,提升职工文化素养。

  (六)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趋势,大力加强网上工会建设

  一是加强网上工会统筹。制定上海工会网络工作总体发展规划,从功能定位、受众对象、队伍建设、运行方式、工作保障、工作评价、考核奖励等方面入手,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网络载体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工会网络平台体系、制度体系、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推进新媒体建设。坚持以维护权益新阵地、服务职工新窗口、联系职工新渠道、教育培训新平台为目标,开发运行申工社APP,内容涵盖资讯发布、权益维护、职工服务、素质提升、诉求表达等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打造“指尖工会”。年内,APP总下载量17.6万次、栏目总点击数750万次,申工社微信被评为2016年“上海十大政务新媒体”。

  三是推动工会工作方式转变。推进“互联网+”工会建设,促进工会工作线上线下互动融合。3000多名职工实现“网上入会”,推进“网上维权”,工会工作阵地得到进一步拓展。推动网上参与,网上技师晋级奖励、职工发明专利奖励、职业道德“双十佳”评选、“上海工匠”选树等工作实施“网上申报”、“网上评选”,优化了工会工作流程。创新网络活动,组织10多次网上专题调查,开展会员卡普惠服务等“网上调查”、“网上活动”,1.3万个班组、7万多名职工参与班组文化网络大赛,工会工作领域范围进一步拓展。

  (七)以接受市委专项巡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和自身建设

  一是积极接受巡视监督检查,严肃认真查找问题。根据市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和安排,市总党组第一时间成立市总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巡视工作制度,坚决服从巡视工作安排。广大工会干部严肃认真对待,客观公正反映情况、实事求是提出意见,使巡视组听到真实的声音和意见,确保巡视工作取得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对巡视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反省,及时查摆在加强党性修养、履行主体责任、“三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下一步改进的目标和方向。

  二是扎实做好整改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对于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指出的问题,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明确分工、调查核实、整改落实,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针对巡视组提出的具体整改要求和意见建议,严格落实市总党组主体责任,召开市总党组会议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有力有效地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围绕思想教育、干部管理、作风改进、惩治腐败等关键环节,建章立制,推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机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确保整改任务圆满完成。

  三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提升工作水平。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召开市总直属机关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工会的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贯彻市委要求,有序推进本市国企工会开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对413家工会企业进行了清理规范,促进了工会企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法律专业知识培训等,全年举办各类培训活动230期(场)、培训1.5万多人(次),有力提升了工会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审计监督工作,不断提升经审工作规范化水平,保障工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开展工会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反映上海工会改革和工作创新的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劳动报》等工会媒体站稳职工立场、突出工会视角,为维护职工权益大声疾呼,提升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扎实推进上海工会对口援助工作,年内对口援助项目30个,涉及援助资金1284.2万元。《上海工会志》完成志稿总纂合成工作,工会外事、老干部、信访、信息、统计、年鉴、督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过去一年上海工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大背景下,面对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随着上海工会改革进入深水区,工会工作中的一些瓶颈和短板问题将会有所凸显。比如,“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还不够到位,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的根除尚需时日;基层工会建设和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工会联系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全面打通;对生产方式、企业形式、劳动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把握还不够透彻,与时俱进创新工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还有待加强。对此,我们既要进一步坚定深化推进工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要做好应对解决挑战问题的充分准备,不断加大探索实践力度,努力开创上海工会工作新局面。

  二、2017年主要任务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上海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转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不懈深化工会改革,持之以恒创新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工会改革新成效和工会工作新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17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引领,努力夯实广大职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要求上来,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组织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各级工会要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工会建设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刻把握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会组织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找准工会改革和工会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二要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教育活动。面向基层和职工群众,及时、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通过举办报告会、开办辅导讲座、开展班组学习及组织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学习和讨论,切实把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和决策部署传达到基层、宣传到职工中。坚守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利用《劳动报》、申工社等各类工会媒体平台和宣传阵地,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党的十九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三要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重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劳模年度人物选树,组织劳模“口述”历史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劳模精神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制作第三季《上海工匠》纪录片、拍摄“上海工匠”微电影、编印《上海工匠》图书,做好工匠人物的宣传和工匠精神的弘扬工作,将践行工匠精神落细落小落实。

  (二)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在工会组织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探索实践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努力打通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一要全力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抓住全总总结推广“顾村经验”契机,制定相关制度文件,在全市广泛开展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坚持依法办会、围绕职工建会,破解非公企业工会建设中依靠职工建会难、工会经费收缴难等瓶颈难题,推动非公企业工会积极作为、发挥作用。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工会经费收缴新机制,为非公企业工会有效运作提供财力保障。

  二要积极探索新型就业形式职工群体的建会方式。加强对“网约工”等新型就业群体的研究,深入了解各类新兴就业群体的分布状况、组成结构、活动方式,努力寻求新的技术条件、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下的职工群体建会解决之道。用好“两非一无”会员经费保障政策,加大大卖场、商圈、城市综合体等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做实企业体制外入会工作,加大倒逼企业建会工作力度。在部分地区探索建立快递行业工会,积极尝试在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护工等群体中开展工会工作,努力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完善“网上入会”工作流程,通过会员服务卡等“大数据”信息,提升网上审核的精准性,让职工更加便捷地加入工会。

  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工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为街镇“小三级”工会提供量多质优的工作力量。落实街镇“小三级”工会经费补助实施办法,切实保障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补贴、街镇园区总工会补贴、新建工会运转启动资金等相关项目经费,把更多经费下沉到基层工会、用到职工群众身上。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工会不合规不合章自查自纠行动,深化“模范职工之家”创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三)全面提升维权服务工作水平,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

  站稳职工立场,切实履行好工会维护的主业主责,不遗余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保障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加强源头参与。聚焦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领域,通过“两会”等渠道,加大与人大及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联动,参与各项民生保障政策、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制度等的修订、完善和调整,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健全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发挥好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平台作用,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推动健全公共服务行业工资增长机制,促进收入分配的科学合理。推动《职代会条例》修订,进一步明确有关各方的主体责任,更好地规制非公企业改革调整的民主程序,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四位一体”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体系。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全市建成300个职工法律援助站点,各级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处、法律援助数量达到全市劳动争议案件总量的30%左右,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的维权帮扶。做实做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继续用好“两书”、政府信用信息平台等手段,反向倒逼有关方面健全劳资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推动工会组建和职代会、集体协商建制、规范运作。进一步发挥集体协商、民主管理制度的“正向推进”作用,确保具备协商条件的企业集体协商和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建制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大力推进10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完成职工董监事建制目标,进一步规范董事会审议劳动关系重大事项和职工董事履职行为。完善工会预防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履职情况通报制度,探索建立工会与人社、法院、司法相互合作机制,合力预防调处劳动关系矛盾。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落实上海工会劳动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群众性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康杯”竞赛活动,认真参与职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深入推广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项目,有效维护职工安全和健康权益。

  三要进一步做好服务职工工作。落实好12项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加强绩效评估,让更多职工从中受益;完善会员服务卡功能,做实“普惠”、做优“商惠”、做强“特惠”,实现工会服务职工“零距离”。围绕国家脱贫攻坚大局,精准帮扶困难职工,唱响“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工会帮扶“四季歌”,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党政和社会的温暖。进一步推动全市各类工会服务阵地、服务设施围绕职工“生物钟”开展高效便捷的服务,让职工群众随时随地“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好事”。

  (四)进一步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职工队伍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建设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不断激发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热情,为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

  一要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舞台。广泛开展“六型”劳动竞赛,以“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为主题,围绕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和非公企业等重点领域,继续开展劳动竞赛专项表彰,推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共建共享、和谐发展”。实施竞赛绩效评估,对申请市级专项表彰的竞赛项目按10%的比例进行抽查监督,切实提升竞赛质量和实效。加强班组建设,深化“工人先锋号”创建和班组团队竞赛活动,增强班组工作活力。

  二要深化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增强职工创新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创新服务体系,继续释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2条意见的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工会在促进创新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第七届上海职工科技节,发动各级工会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五小”及优秀发明选拔赛等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激发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深化各类创新工作室建设,命名一批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技师)创新工作室,制定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实施一线职工授权发明专利奖励项目,鼓励更多的职工参与岗位发明和创新活动。

  三要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为重点,推动职工全面发展。大力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落实“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积极创新产业工人发挥骨干作用的载体方式,引导产业工人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叫响做实“大国工匠”,深化“上海工匠”培养选树千人计划,命名第二批“上海工匠”,进一步发挥工匠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会同人社等部门组织好市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完善“培训、练兵、比武、晋级”的职业技能发展机制。实施技师晋级奖励和“高技能人才带教师傅奖励”项目,做好新形势下的“传帮带”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效用,推动资金更多用于职工的技能素质提升。深化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实施百万在岗职工学力提升计划,推动职工教育示范点、职工书屋示范点建设,启动“公益乐学”实事项目,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养。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等的发展,进一步夯实职工文化建设基础。大力开展职工群众文化活动,面向基层、面向职工、面向各种所有制企业,继续打造、做大一批职工文化活动品牌,促进职工文化繁荣,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创新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工会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切实转变机关化的工作方式,创新发展富有工会特点的运行机制,更多运用网络化、社会化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方法手段开展工作,努力改变封闭运行、自娱自乐的局面,使工会工作更有活力、更有亲和力。

  一要加强“互联网+”工会建设,推动线上线下工作融合发展。贯彻《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推进互联网在工会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工会建设。加强上海工会网上管理平台和工会系统数据库建设,改进工会统计,为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撑。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网络服务平台,聚焦主业主责,围绕增强功能、优化页面、方便用户、深化联动、强化安全,打造“申工社”APP2.0版,不断增强职工的体验感。积极拓展并优化网上工作功能,推进工会业务深度融合,形成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一键通达的全覆盖、全方位、全时段服务体系。整合工会系统内部资源,推动各区局(产业)工会加快网络新媒体建设,组织策划各级工会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相关活动和项目,实现全市网上工会工作“一盘棋”。继续发展网络信息员、宣传员、评论员队伍,为网上工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组织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加强职工网络素养教育,建设网上清朗空间。

  二要发挥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力度。加强顶层设计,贯彻全总《关于推进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上海工会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建立工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办法,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有关社会治理服务职能,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服务职工实事项目、法律帮扶等工会工作,接长工会手臂、形成工作链条。加强社会组织工会组建工作,努力实现工会组建对社会组织的全覆盖。

  三要推动职工服务站建设,使工会更加贴近职工群众。总结推广服务站建设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加强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形成长效机制。开展示范性职工服务站创建活动,选树一批样板服务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拓展服务站功能,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服务站集聚,将其建设成职工的接待窗口、活动平台、援助渠道、维权阵地、培训课堂、心灵驿站,不断增强工会对职工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六)进一步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和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

  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职工群众观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工会组织的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群众工作水平,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一要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市总和全市各级工会一定要全面增强、切实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并最终落脚在看齐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的决策部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以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大党内监督力度,规范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巡视整改成效,抓好制度落实,提高规则意识,扎紧制度笼子。

  二要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工会学院剥离学历教育工作,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建设和功能拓展,不断整合和充实干部培训工作资源。举办好市总委员研修班、女职工干部培训班等重点班次,进一步突出市总主体班次的培训重点,发挥好带动效应。以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为重点,分层分级开展街镇“小三级”工会干部培训。加强工会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对工会遴选干部、挂职干部和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工会干部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完善工会干部下基层“蹲点”相关制度,推动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密切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联系。

  三要构建“四位一体”的经审立体监督新体系。健全各级工会经费审查机构,认真做好工会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项目的审查、审计,进一步强化工会内审工作。加强与国家审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严格监督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把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纳入国家审计机关常态化审计范围。积极引入社会审计监督,不断加大引入社会审计机构开展审计的工作力度。探索建立下对上监督机制,不断加大会员、职工监督力度,确保工会经费规范化支出,让工会经费使用在阳光下运行。

  四要统筹做好工会各项基础工作。开展改革评估,认真总结工会改革的做法经验,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提高。加强对产业工会、行业工会、国企工会改革的研究探索与分类指导,推动工会改革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全市职工队伍状况大调研,更好地把握上海职工队伍的发展规律,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扎实做好上海工会对口援助工作,持续推进工会企事业改革,不断加强工会对外交流交往,进一步抓好老干部、信访、督查、信息、统计、年鉴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工会志》编纂工作,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上海工会改革正处于深化推进的关键阶段。让我们在中央、市委和全总的领导下,聚精会神抓好工会改革创新,一心一意推动工会事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