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选举:“稳中求变”竞选策略占上风

29.10.2014  09:26

   10月26日,劳工党总统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以51.64%的支持率成功获得连任,并保持了自2002年以来在总统选举中对社会民主党的“四连胜”。但是,与前三次总统选举相比,罗塞夫仅以3.28%的优势(346万票)胜出。对于选民人数超过1.4亿的巴西来说,如此胜负差距实可谓在“毫厘之间”。

   从2014年的竞选策略、选情发展和最终选举结果来看,“变革”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也罗塞夫、内维斯和在首轮败北的巴西社会党候选人玛丽娜·席尔瓦在竞选中的“主打牌”。并且,三位均将“变革”的重点主要框定在摆脱巴西经济低迷增长局面、扩大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加大反腐力度等几个方面。

   从改革的意愿及内容的角度说,罗塞夫和内维斯的区别不大。但是选民对两位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及其执政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则存在较大差异。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1995-2002年)正值巴西经济调整阶段,卡多佐实施的“雷亚尔计划”虽使通货膨胀从4位数降至2位数,但在这一阶段,巴西面临诸如高通胀、低增长、高失业等系列问题,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这些都是巴西中下阶层民众挥之不去的苦痛记忆。与之对应的是,劳工党在其执政的12年间(2003-2014年)却通过一揽子扶贫政策使得4000万人脱贫、近30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中产阶级居多的“纺锤形”社会结构已初步形成,国内消费也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支撑巴西经济的重要支柱。

   罗塞夫的竞选策略正是强化两党执政经历对比,因此,在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在腐败问题上均处于“半斤八两”的情势下,选民更倾向于接受劳工党“延续中求变”的理念,担心内维斯上台后的“变革”可能引发的成本与风险。

   同时,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之间的“穷富对决”态势仍未改变,在相对落后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罗塞夫几乎获得全胜,其支持率在其中5个州超过70%,而在发达程度较高的中西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罗塞夫仅在米纳斯和里约两州获胜,而内维斯在其中5个州的支持率也高达60%。

   从政党力量格局方面看,除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之外,社会党业已成为当前巴西政治生态中的新力量。该党最初的总统候选人坎波斯在遭遇空难身亡后,副手替补出选的席尔瓦利用自身的环保主张以及社会党的支持,在民调中的支持率一度超过罗塞夫和内维斯。但是在后两者的夹击下,加之社会党内部的分歧,席尔瓦最终功亏一篑,在首轮仅获得21.32%的支持率,基本上与2010年参选时的支持率(19.4%)持平。席尔瓦在2010年和2014年的两次败选经历充分证明了巴西“两党对决”的局面仍难改变,社会党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由于尚不能实现更广泛的竞选联盟,目前尚不具备挑战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两党独大”的局面。另外,由于社会党在推选席尔瓦替补参选、第二轮选党站队等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因此,社会党的力量和凝聚力受到了较大削弱,这更将加剧了“政党两极化”,而这与坎波斯和席尔瓦提出的“结束两党独大局面”的初衷背道而驰。

   微弱的优势胜选预示着罗塞夫在第二任期的执政压力和难度。罗塞夫的连任虽使劳工党创造了 “四连胜”的巴西政坛“神话”,但也使得劳工党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未来4年,罗塞夫执政的最大挑战是实现巴西经济增长的尽快恢复,与此同时,使社会政策惠及更多的中产阶级,从而巩固劳工党的执政基础。

   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巴西国内制约经济增长的“痼疾”,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巴西在短期内恢复经济较快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而扩大社会开支无疑将增加财政恶化的风险,进而殃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市场信心的恢复。如果在这两方面难有突破,那么,2016年里约奥运会有可能使罗塞夫政府再次面临最近两年来的持续遭遇的信任危机。(作者周志伟,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