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壮:酸菜白肉

26.10.2015  14:40

猫冬”的日子里,吃饱喝足,躺在热炕头,看着叔叔们打扑克牌,等着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寒冬美食。“”出自满语(moo,树),在东北话里有“藏起”的意思。春天播种施肥,夏天除草灌溉,秋天收获,忙了大半年的农民,一般在每年10月1日之后,就要做“猫冬”的准备工作。


盐之腌制篇

首先,趁着天气尚暖,火炕、烟囱、火墙都要拆开,清除里面的灰尘,以便于冬后炕火更畅。买好煤,备劈柴。家里的青壮小伙子们要将松树的废木墩儿劈成劈柴,留着冬天烧火用。遇到有松树油的木头,要拣出来,留着引火用。产高粱的地方,烧火就用秫秸堆成高高一堆在自家小院前。


秋收冬藏。

趁秋白菜下来的时候,家家都要储藏一批,有些晒干备用,还有些腌酸菜。白菜洗净后,摆在大水缸的缸底,摆满后撒一层大粒粗盐,然后再摆一层白菜,如此反复,至缸顶,再浇上凉水,最后用一块大石头压在白菜上面。一个月左右,酸菜出水并下沉,酵出浓郁的酸香,就算大功告成。每至口中乏味,奶奶就会从酸菜缸里抽出一棵酸菜,取中间最嫩的酸菜心给我当零嘴吃。


除了要有腌酸菜的大水缸之外,几乎每家每户都弄几个坛坛罐罐,腌各种咸菜,比较流行的种类有辣白菜、萝卜条、雪里蕻、咸黄瓜和糖蒜……还有喜欢吃干粮的人家,一下子包上一二百个大黄米黏豆包,放在门口大缸里,用塑料布封严存放。有些鲜族人,喜欢把茄子和土豆放在炉灰或煤堆里面保存。


最初我是不肯吃酸菜白肉的,朋友们都说我“个色”。

记得小时候用了三个月才彻底爱上了酸菜,如今又加上了“白肉”二字,没入嘴便已腻住。近年偶然在农家吃到这道菜,才发现自己几十年吃了不少亏——原来,腻配上酸,便不再腻。


什么是白肉?

就是切成薄片的半肥半瘦的猪肉。新鲜的白肉非常香。农村大锅下面的火,一般都是木头或高粱秆烧的,火力柔和,温度时高时低,烧出来的菜混着柴火香气,是餐馆的炒锅不能比拟的。酸菜本身有盐分,加盐的时候要用汤匙尝尝,千万不能咸了。现在的餐馆做这个菜,都要在上面放一些葱花或者香菜调味,而在农村,一般都不加,直接吃原味。

应该是白肉和酸菜发生了什么反应,猪肉肥腻的滋味在酸菜的“调教”下荡然无存,仅余下肉的纯粹酣香。拿起个白面大馒头,就着酸菜白肉,一口一口搭配着,口舌生香,回味悠长。如果感觉口干,再喝上几口浓浓的酸菜汤……那叫个爽!


酸菜白肉


食材:

带皮五花肉100g、东北酸菜200g、泡发粉丝80g、葱丝5g、姜片5g、蒜片5g、干辣椒1-2个、大料1个、花椒5粒、盐3g、植物油3汤匙、韭菜花1汤匙、辣椒油1茶匙、腐乳1块、香菜末15g、葱花15g、蒜泥15g


做法:

1.五花肉用小火煮透,放凉,切成大薄片。

2.酸菜洗净,每片叶子都撕下来,用刀将菜帮拍扁,厚的地方用刀横切片薄,依次叠起,快刀切丝。如果酸菜还是很酸,可以放在冷水里再洗一次。

3.大锅烧热,放入植物油,投入葱丝、姜片、蒜片、干辣椒、花椒、大料爆锅。

4.将酸菜煸炒一下。

5.加大骨头汤(或热水),没过酸菜。

6.放入白肉、粉丝,中小火煮15分钟左右,用盐调味。

7.白肉口感稍肥腻,可以自制美味调料汁来调味。把韭菜花、自制辣椒油、蒜泥、腐乳放入碗中,全部混合均匀,再放入香菜末、葱花等,即可用来蘸食白肉。


盐菜回锅肉


食材:

盐菜20g、五花肉250g、郫县豆瓣酱8g、豆豉5g、鸡精5g、糖3g、甜面酱2g


做法:

1.将五花肉清洗干净,放入凉水锅中,锅里放入适量葱姜、花椒和料酒。中火煮到可以用筷子扎透为止。捞出晾凉,切成薄片,备用。

2.将盐菜用水泡发后,冲洗干净,切成细丝,之后放入油锅(500ml),炸到收干水分,捞出控油。

3.锅中放底油(10ml),中火加热到六成热,放入肉片,煸炒到肉片焦香,样子有些卷起来。

4.锅中直接加入豆豉、郫县豆瓣酱、甜面酱煸炒到出香味为止。

5.之后加入盐菜,再继续煸炒几下,出锅前点入鸡精、糖即可。


来源:贝太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