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中、左卫民做客凯原法学院“张元济法学讲座”[图]

14.06.2017  12:25

6月10日下午,凯原法学院“张元济法学讲座”第10讲暨“法与风险社会”研究丛书首发仪式在徐汇校区廖凯原法学楼东方会堂举行,本次讲座由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陈光中教授和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左卫民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主题为“法治拓展与制度设计”。凯原法学院张绍谦教授、林喜芬教授和谢杰副教授担任与谈人,院长季卫东教授主持讲座。 

季卫东对陈光中教授和左卫民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以及“法与风险社会”研究丛书出版的背景。随后,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高峰计划“法与风险社会”研究丛书首发仪式举行。陈光中、季卫东、张绍谦、韩长印共同为丛书首发揭幕。 

陈光中教授作题为“我国监察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专题演讲。他首先表达了对凯原法学院建院十五周年的祝贺,高度赞扬了学院十五年来的飞速发展,并祝福凯原法学院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陈光中教授以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改革宗旨和主要内容为切入点,介绍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对监察委员会所具有的三大职权——监督、调查和处置分别进行了阐释,尤其强调了作为核心内容的12项法定调查措施。他就监察委员会改革应当处理好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展开论述,分别探讨了留置问题和被调查人可否聘请律师的问题。 

左卫民教授发表题为“大数据视野下的中国司法及其改革”的演讲。他从大数据和司法改革两个领域的结合切入,提出了新颖而翔实的理论介述。左教授认为,量化数据的研究带来的是一种研究范式上的转型,它可以纠正基于个案研究的偏见,形成普遍有效的改革方案。同时,他以丰富而充分的司法数据为基础,介绍了十多年来中国的案件发生数量、司法职业人员的分布和任务量、不同法律部门的案件处理情况等,让大家了解了中国现实司法过程中的许多新奇而可信的现实。左教授做了非常具有说服力的阐释,并对未来可能继续推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季卫东教授高度评价了左为民教授的演讲内容,并指出陈教授与左教授研究的内在关联性。 

结合陈光中和左为民的发言,张绍谦、林喜芬、谢杰作为与谈人加入了以“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分析监察委员会引起的制度变迁以及审判流程监督系统”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张绍谦提出,改革后的国家监察系统是否还需要遵守刑事诉讼法中的逐项规定,在权限非常大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处理其与法院、检察院的关系以及谁来监督的问题。林喜芬则指出,监察委员会改革体现为检察院的反贪、职务案件的侦查权被停止等。对于调查权本身,讯问是刑事诉讼的手段,留置是新的概念,这种对权力的集中配置、对公民权利的可能限制更需要程序的约束和正当化的思维。谢杰结合自己从事八年检察官工作的经历,探讨他对监察委员会改革的一些见解。他认为,监察委员会改革的重要价值在于纪委的法治化,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法治化、公开化是一个重要转变。随后,陈光中、左卫民分别阐述了对上述系列问题的看法。季卫东就大数据时代多部门信息共享、跨越联动的新背景下如何发挥律师作用发表了见解。最后,几位嘉宾对现场听众的提问做出了详细解答。 

本场讲座内容翔实、见解深刻,既有热烈而充分的学理探讨,又富有浓厚的现实关怀。讲座结束后,季卫东、汪后继分别为陈光中教授与左卫民教授颁发感谢状。凤凰网全程直播了此次讲座,在线人数近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