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我校举办全面工程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引媒体关注

30.04.2015  13:14

      日前,第三届全面工程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届研讨会以“工程文化与伦理和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报、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新华网】专家:要把工程基本知识纳入大学通识教育范畴

 

      新华社上海4月17日电(记者金正)第三届全面工程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17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倡导者、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教授在开幕式上指出,要把工程的基本知识纳入大学通识教育范畴。
      本次研讨会由华东理工大学与《高等工程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其主题为“工程文化与伦理和工程教育质量认证”。
      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将工程思维作为人类共性的学科基础,倡导全过程、全包容和全民的工程教育。从全球教育变革这一宏观背景来看,强调全过程、全包容、全民性的全面工程教育,正作为时代需要的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得到重视。
      涂善东教授认为,工程造福人类但同时存在风险,现代工程只能以其创新文化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去迎接挑战,使中国和全球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涂善东说,为此需向全社会普及以创新为其灵魂的工程文化,把工程的基本知识纳入大学通识教育范畴,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全过程贯穿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教育,是全球工程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原文来源:新华网 2015-04-18 |作者:金正
      原文链接: http://www.sh.xinhuanet.com/2015-04/18/c_134161908.htm


 

【中国新闻网】全面工程教育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

 

      中新上海网4月11日电(房树芬)第三届全面工程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由华东理工大学与《高等工程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其主题为“工程文化与伦理和工程教育质量认证”。
      在两天时间里,大会主办方组织了全体会议、主题发言、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涵盖了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的质量保障、大学与企业关系的持续改进、工程伦理教育、工程文化普及、工程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工程技术哲学等多个议题和成功案例。
      全面工程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教授认为,工程造福人类但同时存在风险,现代工程只能以其创新文化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去迎接挑战,使中国和全球经济得以健康发展。为此,需向全社会普及以创新为其灵魂的工程文化,把工程的基本知识纳入大学通识教育范畴,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全过程贯穿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教育,是全球工程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本次会议得到了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上海市教委领导,以及一批长期从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研究的学者与教育家,如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钱旭红院士、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教授、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院士,以及一批国内著名理工科大学的教务处长参加了会议。
      随着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并将很快成为正式会员,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迅速走向国际化。为了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促进多样化工程人才培养,华东理工大学继2006年8月举办了多学科和跨学科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后,又于2009年举办了全面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该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于2014年成为国内首个获得ABET认证的专业。

 

    原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4-21 | 作者:房树芬
    原文链接: http://www.sh.chinanews.com/news/20150421/798778.html

 

 

中国科学报》:全面工程教育研讨会在华理举行

 

      本报讯日前,以“工程文化与伦理和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为主题的第三届全面工程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围绕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的质量保障、大学与企业关系的持续改进、工程伦理教育、工程文化普及、工程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工程技术哲学等多个议题和成功案例进行了深入研讨。

 

      原文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4-21第4版 | 作者:黄辛 房树芬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4/299212.shtm

 

 

解放日报》:工程师入行宣誓怎么看?


      “工程所系,社会福祉,人民安康!在我即将步入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恪守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公众安全,永在首位;履职专业,精益求精;言行一致,客观诚信;终生进取,建立功勋。”
      这段不足百字的“工程师入行誓言”,最近在华东理工大学进行的一次“全面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中首次被提出。包括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中外人士,希望工程师也像医生、教师、法官等职业那样,在完成高等教育、进入工程业界之时,参加正式宣誓仪式。这有必要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工科生,工程教育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但“中国工程师”在国际上的口碑远不及一些工程强国。同样,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工程建设场地上,一些工程被谑为“豆腐渣”,与很多100年之前建成的、经历战火并服役至今的大桥大楼相比,简直患有“软骨病”。
      事实上,每项工程都有“隐蔽工程”部分,深入工程基底却不为外行所知,这正是考察工程师伦理道德的试金石。所谓“全面工程教育”之说,针对的就是工程教育仍不全面,缺失的往往不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而是工程文化、工程伦理。这一课若不补,日后要补救的恐怕就是更多危楼危桥。
      说到底,工程师宣誓只是一种形式,更关键的是通过必修的、通识的工程德育,让每个宣誓者把誓言里的每个字都当真,并且让每句誓言都成真,不造假,更要求精。

 

      原文来源:《解放日报》2015年04月26日    04版 综合•科教卫体  作者:徐瑞哲
      原文链接: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04/26/content_87737.htm

 

 

【上海教育新闻网】全面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沪举办


      本网讯(记者刘晓晶)4月17日,第三届全面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TEE’2015)在华东理工大学开幕。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将围绕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长期关注的两个重大问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文化与工程伦理教育展开交流研讨。
      来自中国工程院、上海市教委的相关专家,一批长期从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理工科大学校长,如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钱旭红院士、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教授、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院士以及一批国内著名理工科大学的教务处长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包括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工程哲学专家修海乐教授(Harold P. Sjursen)、ABET(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认证的资深专家David Beasley教授、Richard Warder教授、德国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in Lübeck的Jürgen Klein教授、JürgenTchorz教授、英国开放大学Mark Hamilton Endean教授、韩国首尔大学Chang-Woo Park教授、日本冈山大学Naoya Tada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ArunPatil教授、清华大学王孙禺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
      此外,为了促进工程教育家与工程师们的对话,会议还邀请了企业界的杰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会议,包括波音公司副总裁伍东扬博士,、霍尼韦尔副总裁D. Evan van Hook博士,、华谊集团HSE部副总经理陈华军博士、福特汽车公司全球质量执行技术总监Jay Zhou博士、巴斯夫化工研发中心主任S. Springmann博士、中国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高级副总裁冯锦章博士和弘成教育总裁丁向东博士等等。
      专家们纷纷表示,工程造福人类,但是,工程存在风险,因此工程本身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现代工程只能以其创新文化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去迎接挑战,使中国和全球经济得以健康发展。为此,向全社会普及以创新为其灵魂的工程文化,把工程的基本知识纳入大学通识教育范畴,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全过程贯穿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教育,是全球工程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原文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5-04-17 | 作者:刘晓晶
      原文链接: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5/04/17/159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