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务工受访者说"爱上海"过年后返沪

03.02.2016  06:53

  据《劳动报》报道,再过几天,猴年的钟声将敲响,而游子们纷纷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火车站、客运站、候机大厅挤满了行色匆匆、风尘仆仆的返乡务工者。

  根据2015年上海统计局调查,在上海,几乎每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位是来沪工作、生活的外地人士,人口净流入顺差巨大,外来劳动人口成为沪上用工第二支柱,最明显即春节返乡前后集中爆发用工荒。不过,最近一项调查表明,97%受访者表示“爱上海”,年后还是会回上海工作。

   多数单位用工正规外来务工有保障

  在采访中,不少外来务工者对在上海工作引以为豪。

  铁路上海站外,旅客三五成群地坐在阳光下等候发车。和妻子坐在一起的张顺福,正在等待回河南商丘的列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告诉笔者,年初五就回来上班。提起工作,他一下子就兴奋了:“我1999年就来到上海,现在地处浦东的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上班,我们厂是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单位很正规的,按规定帮我缴纳各种社会保障金。”除了最低工资、“三险一金”等各种用工保障,上海的劳动维权通道也给外来务工者留下深刻印象。

  王海文是沪上某著名餐饮连锁品牌企业的一名管道工人,在单位工作了5年多,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年前,公司突然以节省成本为由,要解雇他。王海文就把单位告到劳动仲裁,经过调解,他拿到了3万多元赔偿金,结果比预想得还要好。“我们单位在全国都有名的,相比起来我们职工真的是弱者,现在拿到这笔赔偿,我就可以安心过年了。”透明、公正的维权经历让王海文对日后工作有了信心,虽然他还没找到工作,但他已经打算好,“正月十五一过,我就回上海工作”。

  上海唐毅律师事务所律师邵敏杰认为,上海劳动维权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法制建设较为完备,不仅劳动监察大队执法力度较大,工会也在各区县设立职工援助服务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对于农民工因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赔偿向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的,做到“应援尽援”,清除维权障碍,留住劳动者的心。

   一线城市薪酬水平仍然占优但在这里扎根不敢奢望

  在采访中,不少外来务工者都表达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喜爱,但也有人感到压力而对去留犹豫不决。来自河南商丘的小梁夫妇的话就颇有代表性:“算收入,上海比我们老家要高,但是生活开销也大,算一算两边收入差不多,回家还要更舒服些。

  小梁夫妇刚到上海工作两三年,打扮入时,和城里年轻人相差无几,明年想把女儿从老家接过来送到上海的幼儿园,准备再工作几年凑够钱回老家买房,“上海比我们那里生活丰富多了,但在这里扎根不敢奢望。

  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单身蓝领生活可谓艰辛,如果再加上养儿育女生活压力更大。从Boss直聘公布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薪酬水平仍然占优,但与优质二线城市的差距已经所剩无几。第一名的上海和第五名的杭州,蓝领岗位平均月薪差距不过718元。与此同时,二线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就业需求激增也带来了巨大的蓝领薪资增幅。青岛、重庆、长沙去年前三季度蓝领的平均薪资同比涨幅分别高达16.1%、15.9%及14.4%,跑赢通胀率好几倍,秒杀北上广。而一线城市蓝领平均薪资增幅普遍在5%以下,部分一线城市蓝领或将加速离去,回到家乡和孩子身旁。

  在外漂泊7年的王强,去年在上海做电焊工,他对明年是否返沪还吃不准:“电焊这种技术、高危岗位,在上海和我老家给的工资都差不多,200多元一天,所以我明年可能会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厂上班。

  近来在全国多地掀起一波返乡潮。针对这一情况,2015年底,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包头调查队抽选10个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乡村,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年来,农民工从城市返回乡村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不仅是包头市存在,其他劳动力主要输出地也大致相似。究其原因,不但工作难找,薪酬也是不升反降。其实,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完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求规律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