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土壤,还缺些什么

09.05.2016  10:43

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但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工匠精神日渐流失。 视觉中国 图

  
  早在“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这个词已经火了一阵。
  
  苹果手机、日本马桶盖、电饭锅,德国不粘锅、滤水壶持续热销,更多技艺精湛的货品、小而美的精品店在都市里受到热捧。近来,类似《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题材播一部火一部。后者意外地在“90后”人群中走红,并在豆瓣获得了9.4分的好评。
  
  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国人对工匠精神的渴求。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它在我们身边,仍然如此稀有。
  
  如何让工匠精神在我们身边渗透、生根发芽,成为国人品质生活的精神底色?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带来他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