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齐聚申城探讨智工业4.0产业转型

07.03.2015  06:28

  东方网通讯员卢思语3月6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AITRI)与美国服务与创新研究院(SRII)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产业投资俱乐部,以“创新数字经济-推进工业4.0的产业转型”为主题,在沪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SRII峰会”今天落下帷幕。本次峰会涵盖先进制造业与工业4.0转型、创新健康服务、创新云计算和电讯服务、创新教育和领导力精神四大主题,全球物联网、工业4.0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沪上,就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4.0、智能医疗、教育创业等领域深入交流,探讨智工业4.0时代的产业转型。

  18世纪机械制造设备的引入触发工业1.0开启,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与自动化代表了工业2.0,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象征着工业3.0,如今,虚拟制造、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的融合宣示了工业4.0时代的到来。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前瞻顾问委员会主任李杰提出,工业4.0应该秉持价值创造观念,通过制造的服务化来实现价值提升。如果说设备制造是蛋黄,其他的衍生服务就如同蛋白,两者融合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从制造者到信息服务商的转变

  在工业4.0时代,购买汽车再也不必跑遍各大4S店,车主只需在家中上网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私人订制”一辆汽车。订单下完,还可以同步了解厂商的生产进度,了解汽车各个零部件的组装状况,甚至可以细致观测到每一个焊接的形状。

  这种汽车会根据车主的身高自动调节座椅、后视镜和方向盘,还会根据各种损耗情况,自动计算出何时需要保养。出现故障后,汽车会自动收集相关数据和指标,传送到云端进行诊断,随即告知车主排除故障的正确操作步骤,包括最近的维修点和前往维修点需要的时间。

  再以航空业为例,发动机不仅是飞机的动力来源,更应是传输航空信息的重要部件。一旦飞机发生偏移或偏离航道的情况,异常数据信息应该被记录并传递回地面。因此,发动机制造商不仅仅是设备生产商,更应该是信息服务提供商,从制造者到信息服务商的转型符合工业4.0的要求,也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制造业需要更多关注人的需求

  李杰教授提出,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机器多、人多、数据多”,而试图简单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实现行业升级,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机器多、人少、问题多”。减少人员未必会带来高效,管理机器的难度可能会更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更需要清晰的理念支撑。

  经历了数十年的跳跃式发展,中国制造业存在着缺乏理念和忽视细节的问题,其发展尚处于自动化初级阶段,关注点仍停留在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层面。中国工业的自动化道路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关注合理化与标准化,注意挖掘制造的意义。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其核心不是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而是关注制造业对客户、人类以及环境的意义,以零故障保证设备运行性能,以零意外彰显对生命的尊重,以零污染表达对社会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