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探索嵌入式养老模式 把迷你养老院开进社区

13.01.2016  18:14

在传统观念里,如果让老人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子女分开,到养老院去安度晚年,恐怕绝大多数的老人都不愿意接受。然而,对于小一辈们来说,可能还有自己的家庭、子女和事业需要兼顾,又无法时时刻刻给予老人关怀和照顾。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目前普陀区正在尝试着推出一种叫做“嵌入式养老”的模式,一方面利用居民区及其周边闲置的房源设置小微型养老院,提供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服务;另一方面,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为周边社区全龄段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上门居家养老服务。这样老人既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又时刻有人照顾,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后顾之忧。

下午2点,85岁的朱琴老人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了坐落于真如社区的“长者照护之家”,成为这个元旦后刚刚落成的小微养老院的第一位客人。朱阿婆有一儿一女,平时她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生活由他们照料。可是,过两天女儿女婿要去澳大利亚看望在那里的外孙女,儿子家里还有一个90高龄的老丈人,再加上住得远无法兼顾,因此朱阿婆这段时间的生活起居成了子女的心病。

好不容易说通了老人去养老院过度一段时间,可看了好几家养老院老人都不满意,直到踏进这个“长者照护之家”,老人一眼相中。

这个设置在真如社区的养老院外表并不起眼,但里面却是居家的设计。除了公共部位的餐厅客厅,周边的4个房间共有11个床位,并配有独立的卫生间,设施齐全、布置温馨。而且这儿距离朱阿婆女儿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周边的环境老人也并不陌生。

与传统的养老院相比,这种植入社区的嵌入式养老机构大多是利用居民区及其周边闲置的房源改建的,一般规模都不大,再加上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附近社区需要短时照料或日托的老人,因此床位周转很快,也避免了很多养老院存在的压床现象。

而对于那些不同程度的失能失智、需要长期护理、但又不愿意离家进养老院的老人,嵌入式养老机构就把特制的智能病床搬到老人家中,并提供医养结合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 这种嵌入式养老模式不需要花很长的周期、很高的成本去新建养老院,而且短期寄养、日托照料和居家养老多种形式组合,灵活多变,还可以辐射到周边社区。

据了解,普陀区已经把发展和推广嵌入式养老模式纳入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每个街镇都将设立1到2个嵌入式养老机构。
 

(看看新闻网记者:汤铭)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