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新城,如何化解“成长的烦恼”

11.11.2014  02:53


社区居民在“睦邻日”进行联谊,并展示才艺。

  对嘉定马陆镇来说,2011年8月是个重要的时间转折点。此前,这里还算是一个郊区乡镇的概念,其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也是以农村居民为主;但之后,马陆镇与嘉定新城合二为一,成为一个62平方公里的城市化地区,开始面对一座座快速崛起的楼盘,以及大量导入的多元化人口……

  这几年来,这座新城快速成长,但同时,也遭遇了“六个多”的烦恼:面积多了,楼盘多了,人口多了,问题多了,投诉多了,关注多了。这给当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府部门所有工作人员一度变成了“救火队员”。怎么办?嘉定新城(马陆镇)管委会在四处考察和反复思考后,于去年11月启动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镇管社区”课题调研和试点实践,在“”与“居委”间新架设了一个“社区”层级,形成了“镇-社区-村居”的管理新架构,并展开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新探索。

  眼下,一年期满,“镇管社区”的课题已结题,但这一改革实践还在继续。那么,嘉定新城内的居民们感受到新模式带来的变化了吗?

  谁给“问题小区”带来喜人变化

  76岁的封仲康老伯,是嘉定新城育苑小区的居民,2007年正式入住小区。育苑小区紧挨着宝安公路、沪宜公路、沪嘉高速等,是一座大型的农民动迁小区,共有1578户居民,多来自附近的七八个村。

  在封老伯眼里,这座小区曾经“典型问题”不少。其一,社会车辆穿行小区。因为宝安公路、沪宜公路上的红绿灯多、车流较大,许多社会车辆便常以穿越小区的方法来抄近路,给小区里的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其二,是小区内的无证集市问题。大量的乱设摊,带来脏乱差,被赶走后很快又死灰复燃。其三,小区外的一条无名小道上,每天都停了大量的大卡车,不仅非法占道,还存在卫生、安全等问题。另外,群租现象严重,群租户最多时曾达到了230多户。

  但现在,小区的出入口安装了门禁系统,车辆进出必须刷卡进入,这就把大量的社会车辆挡在了门外。同时,有了门禁系统,小商小贩的车辆无法自由进出,小区的无证设摊也相应消失了。此外,大卡车乱停放、群租现象等问题也全部得到了解决。

  这些变化,都发生在育苑小区被“陆家社区”接管之后。为什么以前就无法实施“设门禁系统”这样的管用办法呢?陆家社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强坦言,其中的关键,还在于由“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后,责任更加明确,不再互相推诿找不到责任方,“社区”自己牵头、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总会找到办法的;而且,“社区”下辖四五个居委会,比居委会管理的范畴更广,可以整合的条线力量也更多。其他问题的顺利解决,也是同样的道理。

  实际上,作为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新城,许多小区因为入住率不够,还达不到组建居委会的标准,即使有的小区成立了居委会筹建组,每个筹建组也只有两三名成员,面对上千户的小区居民根本顾不过来。嘉定新城管委会委员、马陆镇副镇长张敏告诉记者,现在,新城核心区内共有近50个楼盘,规划居委会约35个,近三年已筹建居委会17个,其中只正式组建了两个居委会,最基层的管理和服务力量十分薄弱。而往上一级,主要是靠马陆镇地区办来协调解决各居委会之间的问题,但小小的地区办又怎么可能“”起几十个小区的大小事?因此,人口信息采集难、违法搭建、群租、居改非、非法行医、非法办学等各类问题,一时很难被及时发现、及时化解。

  一句话,现行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全新的社会管理目标和要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城的前期建设主要由新城发展公司负责,后期的社会管理由政府负责。这样的“建管分离”体制,随着新城管理面积的拓展、产城融合的快速推进、居住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空白点,比如在建工地管理难、未出让土地挪作私用、社区服务配套不到位等。

  同时,现有公共服务体系,也无法适应入住居民的要求。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在公共服务配套上处于“两难”阶段,因为人气不足,菜场、邮局、水电煤代缴点、学校、卫生服务点等配套服务还不能完全跟上,但这又导致了居民的投诉日益增多,并可能影响新城人气的集聚。

  寻找更有效的新办法和新力量,迫在眉睫。

  白银社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在“”与“居委”之间,新架设的“社区”层级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真的能发挥出破解上述难题的作用吗?

  据介绍,在嘉定新城核心区西区,约2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划分出了6个社区,每个社区管辖面积为三四平方公里,下辖若干个居委会。每个社区都建立了“两委”组织架构,即社区总支委员会和社区工作委员会,下设党建、居务、综治三大办公室。每个社区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13名-17名,其中社区班子成员7名-9名,社工5名-7名。并且,各社区至少配备近50人的联勤队伍和整治、河道保洁等协管员10—20人,协助开展日常管理。记者发现,许多居民和社区干部在谈到“社区”时,会不自觉地将其表述为“片区”。

  张晔,是白银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兼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她原来是镇里机关干部,曾担任过组织科科长、地区办主任等职,去年11月18日“下沉”到这个全新的社区岗位上。一年多下来,她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基本是她每天工作的核心内容。

  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她刚召集一个公租房小区的开发商、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开了一场协调会,把居民联名投诉的问题一一摊开来,拨正物业公司的原有观念,请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居民们不必再去政府部门上访,而是由社区把问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既是政府下派的一个工作平台,也是服务老百姓的一个平台。”对于社区的定位,张晔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新成立的白银社区,关键是做到“下沉行政管理”、“划小服务半径”、“消除管理盲区”。以前的居委会,主要负责围墙内的居民区管理,管理的主体是居民自我管理,而社区还要同时负责围墙外的管理,消除围墙外的管理盲区,比如市容市貌以及沿街商铺、工地、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管理。这就需要利用多方资源和力量,来共同治理社区。她用“协调、管理、服务、监督”八个字来概括了自己的工作范畴。

  新城人气不足,居民的家门难进,社区的工作怎么开展?白银社区通过开展进家庭、进小区、进单位“三进服务”来解决。比如,即时走访乔迁新居、喜结连理、喜得贵子、喜登金榜的家庭,在向居民送上祝福、关爱的同时,也送上入学入园、计划生育、人口管理等相关法规政策。又如,对困难家庭和弱势家庭,社区每月组织人员以“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方式,上门提供打扫、陪聊、送学等服务,逐步破解居民家门难进的难题。

  针对公共配套服务不足的问题,未来每个社区还将打造一座邻里中心。白银社区的邻里中心,已在规划之中,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将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治联勤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片区工作中心等,为百姓提供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一站式服务。这样一来,处在嘉定新城西北角的白银社区居民,再也不必赶到几公里之外的政府部门去办理相关事宜了。

  志愿者朱阿姨的郊区新城生活

  “人手紧缺,社区管理力量单薄,到底怎么管理好、服务好广大居民?”希望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封时跃告诉记者,在小区的“围墙内”,主要是依靠居民自治,把小区里的能人挖掘出来,壮大自我管理和服务的队伍,往往能在许多方面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围墙外”,则要依靠社区共治,与区域内的医院、学校、企业等,以及工商、食药监等条线单位,结成共建单位,共同来协商、解决大小问题。

  64岁的朱支蔷阿姨,是白银社区新城金郡小区的居民,也是一位热心的社区志愿者。她说,自己原来曾在市中心的长宁区、普陀区居住,后来沿着地铁买房到了马陆镇,并于2010年入住当时还人烟稀少的嘉定新城,也算“亲眼见证了郊区的城镇化进程”。刚入住时,菜场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对此居民抱怨不少。而乐观的朱阿姨主动解释并安慰大家:“这里毕竟是新城,配套需要有一个过程。造一个城不容易,没有十年二十年,是无法跟老城区的配套相比的。”“但小区附近有地铁啊,可以与嘉定老城和市中心快速连接,还算方便。” “在新城建好之前,大家就买房过来,虽然不太方便,但也享受到了房价上的优势……

  不仅如此,朱阿姨还在文明指数测评、人口管理信息采集、垃圾分类宣传等方面充当志愿者。在一般人看来,居民的家门难进,但朱阿姨自有妙招。她负责自己所在大楼的信息采集,在敲开居民家门之后,会礼貌地递上信息采集表说:“我家住在502,你们不需要马上填好,填好之后送我家里也行,我们老夫妻俩都在家的……”这么一说,无形中增加了大家对她的信任感。平时,她在乘坐电梯上下时,总会主动帮别人按楼层按钮,下午4点后在小区里散步,也常常会与带孩子的老人们拉家常,久而久之,就认识了许多居民。而大家也都知道了“楼道里有一对热心的老夫妻,可以信任”。

  而希望社区的“V爱计划”,则把小区里的广大志愿者组织起来,通过微公益、微行动、微课堂、微联盟等,渐渐把居民变成互相亲近、彼此借力的“熟人”,大家有事好商量。今年3月以来,希望社区每月都有义工定期到各小区,巡回开展贴合居民需求的便民集市志愿服务活动,迄今为止已服务居民达3000多人次。期间,针对小区居民“买菜难”,希望社区还特别联系了一家蔬菜基地,在社区设置了平价蔬菜供应点;针对小区老人“理发难”,社区各方联系,并排摸周边商铺资源,最终招募了两名志愿者,设置了免费为老人理发的便民理发点。

  白银社区则建立了治安、物业管理等专业委员会,把“围墙外”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代表请进来,定期开展巡查、调研、联席会议,搜集社情民意,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社区难题。去年底,白银社区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刚组建不久,就接到了新城金郡小区14位居民从网上发来的14封信访件,反映“住宅与周围商铺无围墙隔离”、“小区地下车库与外界相通存在管理漏洞”等问题。当天下午,专业委员会就成立了紧急事务小组,前往实地查看,并联系开发商、物业公司到现场协商,要求拿出处理方案……4天后,紧急事务小组、居委会筹建组、开发商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和14名居民代表参加了“信访件协调答复会”,居民代表当场对处理方案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