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留守儿童最想要的新年礼物:家里热热闹闹

07.02.2016  01:34

  新春将至。对崇明县的千余名孩子来说,春节,可能是一年到头他们唯一可以和父母相聚的机会。

  据统计,目前崇明全县共有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的“双留守”儿童1500余名,另有近2000个孩子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成为“单留守”儿童。如何帮这些孩子保留亲情的温度,让他们在爱中成长?春节前夕,市红领巾理事会的孩子们为岛上的同龄人送去了自己排演的节目,记者也跟随团市委工作人员,走进了岛上孩子的家。

  别给他们“贴标签

  天寒,微雨,崇明县建设镇蟠南村的一户砖瓦房前,听说团市委的叔叔阿姨又要来看他了,二年级男孩点点(化名)早早等在门外。对点点来说,一个热闹的家,是他最盼望得到的一份新年礼物。点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爸爸去了上海市区开出租,他常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内向、自卑、不爱与人交流……说起“留守儿童”群体,这或许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但是,眼前的这个8岁男孩开朗健谈,一笑,就露出两颗刚刚换好的大门牙。

  “叔叔,你上次送给我的文具我一直藏着,等我四年级要圆规拿出来用了,其他的我还要藏起来。”点点就忙不迭地汇报这个最重要的秘密。“全年级都知道我,因为我短跑最快,学校运动会上我都是一等奖。我还是足球队的!”点点骄傲地说。

  崇明县文化馆内,红理会孩子们的演出开始前。崇明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毓慧把前来观演的每户家庭安顿好,和记者聊起了她眼中的留守孩子。“留守儿童的情况很复杂,并不能一概而论。”她发现,一些孩子由于平时缺少父母管教和沟通,确实存在作业拖沓、处理问题急躁、容易和同学产生矛盾的情况,也有孩子在和祖辈相伴的过程中,变得独立自强,不仅自我管理,还扛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

  感受父母的辛劳

  张毓慧说,和父母分开久了,一些孩子从想念会变成埋怨,觉得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把我扔在家里,自己去工作。

  “一方面,我们鼓励老师对这些孩子多付出关爱,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苦心。”张毓慧告诉记者,学校布置了一份特殊寒假作业——走近爸爸妈妈的职业。有的孩子跟着父母摆起了小摊,一天守下来,觉得爸爸妈妈生活得并不容易。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学校请家长和孩子互相写一封信。一些家长曾经觉得,“孩子小,我出去两年无所谓”,但是,看着孩子字里行间对亲情的渴望,不少家长现场流下眼泪。

  崇明团县委负责人介绍,“我们要求学校开通亲情热线,每月至少一次,将孩子们集中起来,由老师辅导,教孩子们怎么给父母打电话,学会表达和沟通。”如今,这样的亲情热线已经达67条,下发“家校连心卡”3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