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生态岛建设:世界眼光、中国探索、上海实践

25.09.2014  03:11

 

崇明,背靠上海,面向太平洋,拥有优越生态环境和丰富自然资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崇明已经在逐步探索生态发展的路径。2005年,市政府批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明确了崇明三岛的功能定位,提出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崇明,从此迈上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征程。

2005年至今,已近十年。近十年间,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能源实现从无到有的质变,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一批批关停迁,符合生态岛功能定位的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在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大量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中,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意义、贡献和成效在各级政府和公众中已经逐步形成共识,也为中国在生态文明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完成《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崇明岛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反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理念,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9月24日-26日,以“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在崇明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科委、崇明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自2006年起,每两年一次在崇明岛举行。每一届论坛,国内外专家都为深化崇明生态岛规划、推进生态岛建设提出大量意见建议,为崇明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国家级和国际化的智力支持。

对接全球:编入联合国绿色经济教材

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成效有目共睹。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崇明通过治理入侵物种、限制开垦湿地、保护和管理生态栖息地、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等方式,实现了对湿地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在人居生态方面,崇明通过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与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创了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新模式,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上,崇明正努力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在产业生态方面,崇明零散式农业经营已开始向绿色、有机品牌体系建设转变,在科技引领和支撑下,低碳发展战略和模式已初步建立。

而生态岛的绿色价值远不止此。专家认为,崇明生态岛有效保护了全球生态敏感区——长江河口生态系统。长江河口第一代冲积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就是崇明岛。在这些冲积岛周边形成了河口生态系统的主体——广袤的边滩湿地,这些新生的、不断扩张的、快速演替的滩涂湿地自然成为了长三角经济区最为宝贵的潜在土地资源; 这些滩涂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演替极为快速,在其之上孕育有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并具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供水、净化水质、改善空气、调节气候、交通便利以及提供水产品和景观价值等等。

崇明生态岛建设遏制了大规模的围垦造地、城市污水肆意的排放、渔业和鸟类资源的滥捕滥猎和外来种大举入侵。专家认为,就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和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言,河口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江有许多江海洄游鱼类,河口生态系统为这些鱼类在江海之间洄游时对盐度变化的适应以及产卵、索饵育肥提供场所;已有研究证据表明,许多重要经济水生生物在长江河口有非常重要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无疑这些遗传资源是经济水生生物遗传育种的珍贵材料。

更重要的是,崇明岛生态建设,对发展中岛国探索经济转型与生态发展模式有重要借鉴意义。在世界上,类似崇明岛的大大小小岛国42个,它们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本,但又由于地理隔离造成交通瓶颈,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水平低下,几乎都是欠发达地区,总体上与崇明岛非常类似。岛域经济结构如何转型,如何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全球岛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其绿色经济教材,建议全球42个岛国学习。

先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

十年前,崇明主要依靠传统能源,经济虽在稳步发展,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世界级生态岛”功能定位确定后,崇明在绿色能源利用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广泛开展各类新能源应用尝试。十年间,绿色能源项目从“”开始,一大批风力、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利用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为生态岛建设提供越来越多的绿色“能量”。

崇明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崇明东风农场开始牲畜粪便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实践,成为“生态农场”的先行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崇明县前卫村开始养猪场沼气利用,探索生态农业。近十年特别近三年来,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比例高达74%,崇明的水、大气和土壤的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崇明生态岛建设为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示范。在生态岛建设中,崇明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县-乡镇-村三个层次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四项任务,创造出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发展的新模式,这些新模式证明生态建设不但不会制约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反而能相互促进。在生态岛建设中,崇明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不动摇,始终将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崇明人民首创精神,保障崇明人民各项权益;发展成果由崇明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饮水水源、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都有大幅度改善,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教育与医疗水平等方方面面得到大幅提高,尤其公众对环境满意率高达97.7%,人居生态系统日趋和谐。

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对此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崇明生态岛将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于不同层次的生态建设中,构建出了适合本土发展的创新模式,它的实践证明了生态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其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服务上海:预留未来发展战略空间

上海的发展在经历了跨越苏州河、跨越黄浦江两个飞跃后,正迈进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发展历史阶段。此时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就显得格外关键。崇明岛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不但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预留了战略空间,而且它在推进长三角经济区一体化,加强上海国际大都市向苏北的辐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崇明生态岛建设为上海21世纪预留了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战略空间。”专家认为,十年来,崇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尤其是沪崇苏大通道开通后,凭借其区位优势抓住新的机遇,发展更为迅速。被誉为大上海“后花园”、“菜园子”的崇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自然资本不断增值,越来越凸显出它的战略地位。

首先,崇明为上海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崇明生态岛是上海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如生态岛建设为确保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水、净化水质、改善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上海市原水供应为例,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是上千万老百姓最重要、最优质的水源地;崇明岛边滩湿地也是上海市域内最大的碳汇,对上海的碳平衡和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崇明是上海市最大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崇明生态农业近十年取得了重要成就,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等,为上海市民提供了最令他们放心的、最大的和最稳定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前,崇明正积极推进崇明生态农业产品直销网点,能让广大市民更方便地享受到安全的绿色农产品。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是自然生态健康、人居生态和谐、产业生态高端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岛屿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和国际综合竞争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应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是自然资本不断增值、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产业不断升级的发展过程,也是发达地区欠发达区域的科学发展模式,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和国际综合竞争力。

崇明生态岛建设典型案例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也是亚太区域迁徙鸟类保护区。过去十年里,针对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不断入侵崇明东滩潮滩湿地生态系统威胁,市、县投资10.3亿元,依托复旦、华东师大等高校科研机构,实施“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重建”示范工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适合淤涨型河口潮滩湿地特点的“物理-生物替代集成技术”治理模式,因地制宜营造生境多样、功能优化的栖息地空间,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2005年以来,还采用信息化技术,建成覆盖全区范围和鸟类重要活动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资源监测、特别是潮滩湿地生态系统、迁徙水鸟动态监测的突破。同时建成了服务市民的“一轴四馆”鸟类科普教育展示区和一系列国家级科学技术研究服务平台,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

崇明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建设

崇明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上海市太阳光能源和生物质能最丰富的地域。在生态岛建设中,市、县政府依托多家相关企业,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相继建成投运东滩、长兴岛等五大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9.55万千瓦; 建成国内首家投入商业运营的兆瓦级光伏发电工程——前卫村光伏发电工程; 县管公路部分路段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全县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农村居民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率达35%。

近年来,崇明建成总计47个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年产沼气达332万立方米,减排粪尿污水37.7万吨;还创建了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相结合,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日光温室连在一起的“四位一体”能源利用新模式。

崇明还落实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崇明县先后被授予“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等称号。

崇明瀛东生态村

崇明瀛东村保持海岛农村风格,将生态环境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民居生态改造结合起来,建成一个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

近年来,瀛东村开展“中心河道生态修复”、“筛选耐盐绿化植物营造高观赏性和高经济附加值的适生群落”、“强水量变化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同时,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行特色经济水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养殖,促农增收。对45栋民居进行改造,综合节能率达到57%; 利用10多项生态技术,新建34幢度假村建筑。

瀛东村利用养殖业优势,发展“渔家乐”旅游产业,打造成集观光、采摘、游玩、品农家菜为一体的互动性农业旅游特色村,被评选为上海市生态村、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和上海市第二届我喜爱的乡村。

崇明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

崇明生态岛建设不仅要有自然生态和人居生态,还需要健康的“经济——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目前,崇明三岛实现生活垃圾全覆盖收集,全封闭运输,全流量处置以及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后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模处理量600吨/天、使用年限11年,总可填量264万立方;建成崇明餐厨垃圾处置厂,采用亚临界水解技术将餐厨垃圾分解为有机基肥; 规范废弃油脂的收运处,对其流向进行全程监控,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进一步完善崇明静脉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注重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完善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产业。

崇明岛集约化供水体系与东风西沙水库建设

千年崇明常年守护着长江,但长期来几十万崇明百姓饮用水只能靠内河取水。为彻底改善崇明县供水水质,上海市政府和崇明县于2011年启动实施崇明岛集约化供水“一库四厂”关键工程。其中,“东风西沙”水库是长江口继青草沙水库之后第二座蓄淡避咸型水库,采用了取水闸与取水泵闸联动等多项技术与制度创新,储水890万立方米,水体流动性好、水质清澈,优良达到Ⅱ到Ⅲ类标准。东风西沙水库工程于2011年11月开工,2014年1月正式实现通水。整个崇明岛“各自为战”的设备陈旧、制水成本高的33座零星乡镇小水厂即将全部关闭,改由4座较大规模水厂集中供水,这是崇明水源地建设的重大突破。

国际自行车联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

自行车运动被称为绿色运动,和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功能定位完全吻合。自2003年开始,崇明已经连续12年举办国内、国际自行车赛,其中连续5年举办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成为世界自行车顶级赛事的举办地。崇明充分发挥赛事宣传平台的作用,积极传播生态岛建设的理念与成果;同时,通过举办各类自行车骑游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弘扬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推广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

崇明县主要领导曾这样表述:“我们把崇明岛当成一个大花园来建设,顶级的自行车赛可以在这里举办,市民百姓也可以在这花园里享受休闲与快乐。”(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