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山歌首次以音乐会形式登上舞台 1300年曲调古意悠悠

01.02.2016  09:41

  昨晚,崇明根源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梁彬、王译琳演唱崇明山歌《初三潮十八水》。蒋迪雯摄

  “五更鸡鸣鹁鸪啼,丫头嫁了太湖西。青山竹园望不见,浪白涛涛哪得归……”器乐演奏的《潮水娘娘》,拉开了《沙上风》崇明根源音乐会大幕。上海大剧院中剧场,芦苇悠悠,乐声回荡,崇明山歌昨天首次以音乐会形式登上剧院舞台。

  崇明山歌传承人之一的张小末全神贯注聆听。如今她在文化站工作,唱歌、排演山歌剧、传承山歌,成了日常生活一部分,“这六七年,社会对崇明山歌重视程度,比以往又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作为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山歌拥有1300多年历史,长久以来默默地在历史长河中吟唱、流传。昨天的音乐会演绎形式,在张小末认知中还是第一次。上海轻音乐团呈现崇明山歌专辑《潮汐》的9首歌曲,既有原始的崇明山歌,也有创编后的新民歌,旨在用现代编曲方式对古老的民歌进行再创造,尝试以现代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去推广崇明山歌。

  像诸多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一样,崇明山歌一度濒临断层危机。2010年崇明县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崇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发起保护崇明山歌活动,专门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崇明山歌,历时3年,于2013年1月出版《中国崇明山歌集》。山歌集主要选取1987年崇明民间文学集成乡(镇)卷本,同时增加了2006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收集到的一些崇明山歌,共收录歌曲600多首。

  崇明县文广局局长黄海盛表示,“这几年崇明与岛外联系多了,海岛方言、农业生活都在逐渐改变,我们一直思考在保护山歌曲调原味的同时,如何创新吸引年轻人。”对崇明山歌而言,一张唱片专辑、一台音乐会只是起点,张小末、黄海盛还有许多崇明人的探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