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东滩保护区生态工程样板段有序推进

15.09.2015  16:32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是一项涉及水利、绿化、土建、建筑、市政、生态等多个领域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工程。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5标、6标是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经过三个多月的有序推进和施工,两个标段的样板段已初步形成水控互花米草的态势。

        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物种。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在互花米草集中分布的区域外围修筑围堰,将互花米草“分片包围”,形成物理隔离,然后修建调控水位的引排设施,将互花米草刈割后,在“包围圈”内灌水,让水淹没互花米草的根至腐烂,使互花米草的残留根系完全“淹死”后,再补种芦苇、海三棱藨草等本地植物,并适度进行生境改造,逐步修复湿地生态环境。

        施工单位还人工培育海三棱藨草,为本地原生种的扩繁做准备。此类工程不属于典型的园林绿化工程,通过样板段的建设,施工单位正在摸索适合该工程建设的施工工艺,为后续建设积累经验,也为类似的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进行技术储备。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生长在潮间带的多年生盐沼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扩散能力。自1979年引种以来,互花米草在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扩散。目前,中国沿海北自辽宁,南至广东都有互花米草的入侵,对大部分沿海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及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互花米草已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