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三星镇:土地整治从田头工程到价值发现

16.01.2017  12:33

 

崇明岛西,明珠湖畔,一场乡间半程马拉松赛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中。“在海棠盛开的4月,我们希望能为全国运动爱好者提供拥有花海景观的22公里运动赛道。”崇明区三星镇镇长有胜健说。

到去年年底,经土地整治和配套工程,三星镇以海棠种植为重心的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完成逾1000亩,道路平整开阔,环境优美整洁。而两年前,三星镇还是低效工厂和重污染小作坊遍布的脏乱差小镇。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主任顾守柏说:“借助土地整治,三星镇不断挖掘出当地价值。

土地整治后的三星镇健身步道干净整洁

        从基础薄弱走向内涵丰富

三星镇区位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4年,作为上海市11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之一的三星镇项目正式启动。传统土地整治主要围绕发展规模农业,针对田、水、路、林进行整治。三星镇土地综合整治的功能定位,是以绿色生态、田园休闲为特色,建立以森林游憩、农村生活体验、科普教育、野外拓展为主的生态景观。改造涉及4个乡村,总面积达1.66万亩。作为配套工程,三星镇同步实施全镇域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无缝衔接郊野单元规划,平复还耕,截至去年底已实现低效工业用地减量面积260亩。

结合崇明区自身的生态特色,项目推进过程紧紧围绕“土地整治+”的理念。依托土地整治平台,三星镇着力宣传地方特有的“三白文化”(白山羊、白鸽、老白酒),深入挖掘农产品文化价值,逐步建立起“海棠一号”地域优质农产品质量体系。

铺开三星镇的五年发展规划,可见当地人的“心思”。依托廊道建设和土地整治的现代民宿经济、现代观光旅游初具雏形,海棠文化节、大地艺术节、乡村自行车骑游等体旅活动也在逐一落实。有胜健说:“通过土地整治+生态/文化/体育,三星镇要成为都市人唤得起回忆、留得住乡愁的乡村田园式休闲空间。”

        要更注重价值发现和挖掘

市土地整理中心项目团队认为,土地整治就是要通过挖掘乡村的生态、文化功能,让当地人发现“自己守着个宝贝”。他们觉得三星镇还能深挖景观功能,将项目区与外围的明珠湖、西沙湿地等串联起来,打造一条游线。松江新浜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就是一个榜样,该项目搬迁1127户农家后,被老百姓废弃的石磨、水缸等生活用具被收集起来改造成艺术品,“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土地整治为何要更注重价值发现?顾守柏认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存量”发展战略下,既要解决土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问题,还要探索有限空间的复合功能。

近年来,市土地整理中心致力于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效用,吸引科研院所、艺术机构等创新力量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同时结合不同项目区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运作,为当地发展观光农业提供接口、留足空间。在这之前,金山廊下的郊野公园,就是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基础,通过种植彩色水稻排列成图案等创意,带来了人气。

        政府引导提高农民增收积极性

土地整治已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演变到生态功能。近年来,土地整治在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更关注乡村地区的综合生态问题。顾守柏认为,政府部门首先要做好引导工作,用景观生态手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发展生态周边产业,激发农民增收积极性。

廊下的半马赛事、健身步道、郊野公园开园等都有市土地整理中心团队参与策划的身影。团队还借鉴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农庄农场建设经验,整合郊野游的教育与游玩功能,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精致化。

市场看到有实效就会马上复制和推广。”顾守柏说。由市规土局牵头,在金山廊下举行“12.7公里健康走”,在松江新浜举行稻田足球赛等“生态+体育”的活动创意,均已被当地人保留下来,确定为每年固定节目。其它乡镇也纷纷仿效,推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旅游活动。

通过政府引导,与地方发展匹配的投资项目正在落实。新近入驻崇明的上海臻岛禾种植合作社已流转整治好土地5000亩左右,未来还将继续以传统农业为基础,打造无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在新安镇建设特色明清小镇,带动旅游业发展。在顾守柏看来,土地整治作为基础项目,对资金引导会有带动作用。“只要发展理念、功能定位找准了,配套基础设施做好了,后期投资会同步进来,相关产业自然就会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