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守望成长 崇明“三位一体”关爱留守儿童

27.02.2016  21:57

相关视频:用爱守望成长 崇明“三位一体”关爱留守儿童


14岁的卢庆贺今年刚上五年级。因父母离异,他随父亲从老家来上海崇明,进了当地小学。父亲有时要随老板外出务工,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独自留守在家的小庆贺,就自己照顾自己。无聊的时候,就用绣花来打发时间。


喂鸡、种稻子、打农药打到7点多,然后再回来,然后做作业做到10点多,洗洗睡觉。”卢庆贺向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而当被问起是否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小庆贺说:“当然会羡慕啦,爸在外面赚钱也不容易。


好在小庆贺开朗、懂事,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学校对他也十分照顾,为他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和晚餐。有时,老师看到小庆贺平时比较勤俭节约,又会拿来好的衣服、裤子送给他。


萌萌也是住在崇明的留守儿童,他父亲失联多年,母亲在市区打工,每隔两三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平时他都靠奶奶照顾。老人家眼睛不好,26个英文字母也念不全,但仍坚持每天当陪读。


奶奶说萌萌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关心不到,希望萌萌识字了(以后)好工作,赚钱也多。


不过,比起学习成绩,奶奶更担心孙子的心理状况,因为他在家总是寡言少语,很少与家人交流。


当被问到会不会羡慕别家的小孩整天有家长陪时,萌萌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而被问“妈妈走的时候会不会失落”,萌萌则回答:“以前会 ,现在不会了。伤心的时候就看电视,看着看着就忘记了。


去年,崇明做了一项“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水平等7项指标上,留守儿童群体与“父母同住”家庭子女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学习问题困扰”上问题比较大。


李小英,是最早关注崇明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创立的小英工作站模式,已推广到全县330多个村居。每周,李小英和站里的其他“爱心妈妈”们,都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这也成为相关部门了解当地留守儿童情况的一根纽带。


此外,崇明还建立了一支由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家庭指导师”队伍,每月去留守儿童家庭家访一次。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基础上,崇明县还帮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并有专人一对一跟踪。


崇明县文明办副主任薛红告诉记者:“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固定的信息表,每个孩子都有结对的人,这些爱心妈妈都是留守儿童旁边的邻居,我们说的邻里守望。


竞存小学校长黄琴也表示 :“我们要用心呵护他们,用情去温暖他们,让他们走进温暖的大家庭。


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信息都做到心中有数,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及时送去关爱,崇明县的做法自然值得肯定。但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上是城镇化快速推进与城乡二元割裂相互碰撞,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努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或创业,这样才能帮助这些孩子找回缺失的亲情。


(看看新闻网记者:周缇)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