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8岁超高龄产妇在附属一院顺利诞下一女婴

13.07.2017  09:21

58岁,对大多女性来说已是当外婆的年纪,而对刘女士而言,则是她重新收获生活希冀的时刻。7月6日,曾经失独的刘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的帮助下顺利诞下一女婴,目前母女各项指标均正常。 

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徐先明教授介绍,像刘女士这样年纪的超高龄产妇并不多见,此次分娩在医院产科严密监护与精心手术下,全程有惊无险。不过徐先明也强调,高龄产妇尤其是超过40岁的女性,在妊娠期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分娩风险极大,应慎重考虑是否妊娠。 

19岁独子离世,她决定再生一个

2007年,刘女士夫妇的19岁独子意外离世,为尽快走出阴霾,刘女士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当时48岁的刘女士自然受孕已存在困难,寻求外力成了唯一的方法。经过漫长的求医,去年11月,刘女士在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下成功受孕。 

今年1月23日,刘女士在市一医院产科建卡,初筛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对胎儿进行的产前诊断筛查和B超大畸形筛查也显示正常,先前担心的超高龄孕妇胎儿畸形率显著增加的问题也排除了,这让医院与刘女士夫妇都信心倍增。 

不过,此时的刘女士即将步入花甲之年,妊娠本身带来的生理病理改变与身体机能减退带来的孕期并发症概率会显著增加,不仅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对刘女士本身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刘女士的十月怀胎不仅是一段异常艰难的路程,也是对医学的挑战。 

艰险怀胎路,连闯并发症难关

在市一医院产科执行副主任贺银燕、主任医师董玉英团队的指导下,刘女士开始了她的艰险怀胎之路。 

正如大家预计的那样,各种孕期并发症接踵而至。先是在例行检查中发现刘女士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好在医院产科正是上海市妊娠糖尿病中心,应对经验丰富,在医护人员积极指导、饮食运动治疗与刘女士自身配合下,血糖很快恢复了正常并控制良好。 

然而,4周后,刘女士出现“胸闷、心跳快”等不适,被诊断为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产科团队相关药物控制。 

6月28日,刘女士已孕34+6周,其左下肢肿胀明显,且B超提示羊水偏多,考虑到刘女士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市一医院产科将其收治住院。 

针对刘女士超高龄与合并症众多的现状,产科主任徐先明组织了科内讨论,制定了详细的诊疗监测方案:在稳定刘女士身体健康状态的条件下,适当延长孕周;完善各项生化指标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双下肢动静脉彩超等;动态监测羊水指数、胎心监护、24小时尿量及双下肢腿围;请心内科会诊排除早期心衰等并发症;予营养心肌及每日不定时吸氧等治疗改善患者目前症状。 在产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监护下,刘女士一步步接近最终分娩的日子。 

闯过最后一关,完备手术预案助顺利生产

入院后,刘女士平稳度过了6天,但第7天起,刘女士出现坐立难安,睡眠障碍等症状。徐先明主任再次组织科室讨论,结论一致认为:患者在自身各器官机能退化的前提下,妊娠后期心脏很难承受来自胎儿及自身的血容量负荷,加之患者为疤痕子宫,绝经后子宫本已萎缩,肌层很薄,极易出现心衰、子宫破裂、胎死宫内等并发症,应考虑终止妊娠,实施剖宫产手术。 

考虑到手术难度,产科团队请心内科、麻醉科会诊综合评估风险,最大程度避免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术前输注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的同时给予药物静推利尿防止心衰,并积极备血,防止术中及术后大出血。 

在各项评估与准备都完善的情况下,7月6日,刘女士被送入了手术室,由产科副主任医师祁澜主刀。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刘女士产下一女婴,体重3040g,母女情况良好,术后各项指标正常,于近期准备出院。 

市一医院产科执行副主任贺银燕告诉记者,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5-30岁。此阶段女性身体发育成熟,孕育胎儿环境良好。超过40岁年龄的产妇容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前置胎盘等风险,胎儿畸形、心脏病、死胎、早产的风险也显著增加。而对于绝经后再次妊娠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此类患者孕前必须要做系统的身体评估,孕期一定要全程监控,定期做产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