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在法国的故事

28.01.2015  15:41

中法建交50周年徽标

   北京1月28日电 法兰西共和国总理马努埃尔·瓦尔斯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李克强的邀请,将于1月29日对华进行正式访问。时值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活动闭幕,法国总理瓦尔斯的来访将再次聚焦国人对浪漫国度的目光。

  时光倒转近100年,在法兰西自由浪漫的土地上,一批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学习新思想、新知识。从1919年到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者共17批1700多人。这些进步青年中产生了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蔡和森、聂荣臻、赵世炎、徐特立等中国革命的先驱和新中国的缔造者。

留学欧洲期间的周恩来。(资料图)

   周恩来:花神咖啡馆里看世界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来到巴黎,开始了两年多的勤工俭学生涯。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兼做社会调查,周恩来在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弗鲁瓦街15号一家小酒店住了两年多。其间,到咖啡馆喝咖啡成了周恩来了解社会、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花神咖啡馆,位于巴黎第六区圣日尔曼大街172号,是巴黎三大著名咖啡馆之一,1865年开始营业,它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而闻名于世,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毕加索、萨特、布雷东还有政治人物托洛斯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

巴黎花神咖啡馆。(资料图)

  在自己勤工俭学及友人的资助下,周恩来的留学生涯实际上成了他对西欧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发祥地的实地考察。他旅欧时的活动中心是巴黎,间或往返于比利时、德国等地,从事革命考察和领导工作。在较为系统的考察中,周恩来依据亲眼所见,对真理做了进一步的求索,并重构了自己的思想,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与赵世炎等同志亲自组织建立了中共旅欧支部。

   邓小平:6年勤工的“油印博士

青年邓小平。(资料图)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怀着满腔的热忱,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巴耶中学学习五个月后,因交不起学费,邓小平被迫中断学业。从此,他再也没有进过法国学校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