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植物园:苹果上长出“蒙娜丽莎的微笑”

01.10.2015  08:34

  红红的苹果上,还能长出“蒙娜丽莎”的神秘笑脸或“维特鲁威人”的十字造型?你没看错,这就是来自浪漫国度法兰西的苹果艺术。这种集园艺、文化与艺术于一身的“打标苹果”,可是第一次走出法国展出,每个苹果都达国礼级别,价值上千元人民币呢!

  ■黑纸贴出图案记者近日赴辰山植物园先睹为快。在科研大楼的冷库里,一箱箱法国苹果在2-5摄氏度的低温中,静静地睡着“美容觉”,仿佛在养足精神等待向上海市民展露笑脸。法国香农植物园的园长小心翼翼拿出了几只苹果,向记者展示。又大又红又圆的苹果上,一幅幅名画清晰可见,一个个名人栩栩如生,连细小的头发丝都根根可辨,让人惊叹法国艺术家的匠心独运。

  “打标苹果”是怎么种植出来的呢?法国香农植物园园长揭秘道,这可是一项跨越三个季节、历经5个月的工作。春末夏初,果农将剪裁出图案的黑纸贴在结出的苹果树果实上。被黑纸遮住的苹果表皮,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不会转红。随着果实长大,要随时更换同样图案、尺寸更大的贴纸。这样循环往复,直到苹果在秋季成熟。采摘下的红色果实表面,就出现了黄色图案。

  ■技术失而复得种植这种打标苹果,需要耗费大量人工,真要长出完美的图案,还得碰运气。每一千个苹果中,只能挑出四五个完美的图案。所以,这些苹果在国外的售价,每个达300美元。而在中国,由于海关检验检疫的严格要求,这些苹果还不能售卖,也不会再到其他城市展示。10月7日展出结束后,将被直接销毁。

  专家表示,打标苹果是一门古老的技术,最早在12世纪的欧洲农学著作中就有记载。19世纪末,位于巴黎以东,以水果种植为主业的蒙特勒伊-苏布瓦小镇出产打标苹果和打标梨,两者名噪一时,成为了该镇的标签。

  可惜,二战结束后,巴黎周边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蒙特勒伊的果园纷纷关闭。小镇引以为傲的苹果、梨和桃子,一时销声匿迹。直到2001年,蒙特勒伊园艺协会决定复兴打标苹果的传统,然而技术却失传了。于是法国人向掌握这门技术的日本人取经。2007年,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届缔约方大会上,法国摩泽尔省的拉奎奈希花园成为联合国官方供应商,向公众展示打标苹果。至此,法国果农找回了失传的技术。

  ■辰山秋韵醉人记者了解到,在9月30日至10月7日的法国苹果艺术节上,这些打标苹果将陈列在华东植物区系园大草坪上的6个集装箱中展示。法方表示,采用“集装箱”的创意,源于古代中国向法国输出了数以千计的物种以及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技术,而今,法国人民也希望将本国的智慧结晶向中国人民展示,成就一段“礼尚往来”的佳话。

  本届艺术展上,还将展出两幅由总计5万个苹果制作的艺术画。这些苹果都产自陕西,是由辰山园艺工作人员寻觅许久才找到的高质量苹果。为保质保鲜,艺术家们在苹果表层进行了防腐处理。而几棵沪上难觅的盆栽挂果苹果树,也将点缀在集装箱展区周围,一人多高的苹果树上挂满了玲珑的果实,煞是可爱。

  最令人沉醉的,是一座橘红色、17米高的“迷你版”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展区中心。背后是苍郁辰山,四周是苹果香气,眼前是埃菲尔铁塔,恍惚间仿佛有种走在巴黎街头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