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展记录95年历程 市民观展热情高涨

26.06.2016  22:52

市民走进“日出东方”主题展展厅参观。

  20世纪初的中国,出路在哪里?中国共产党为何在上海诞生?它将担负起怎样的历史使命?“日出东方——上海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近一周,市民观展热情高涨,他们在一段段珍贵史料中回望历史,寻找答案,“展览中许多图片记录下党辉煌历程的经典瞬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光辉岁月。

   红色遗址”刻历史荣光

  一个处处可见石库门的建筑元素的展厅,门牌号显示为108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跨进“石库门”,中共一大会址在此还原。当年,中国共产党正是从上海的一幢石库门走出,成就了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

  “这是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国内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13位代表当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展览讲解员手指向中共一大代表们的照片,向参观者讲述一大历史。在党政机关工作的陈林听得格外认真,周末,他带着13岁的儿子来观展。他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展览很有意义,“我希望带孩子来看看,中国的历史进程是如何改变的,这是最生动的教育。

  “历史考证后,中共一大是7月23日召开的,为什么建党纪念日是7月1日呢?”不少市民在展览中找寻到这个答案。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演讲中,最早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当时在延安的一大代表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只记得会议是在夏天开的,这样,就把7月1日作为党的纪念日。

  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吴海勇说,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共产党通常在大中城市创立,其首要根源在于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兴起在政治上的体现,而促使该阶级产生的近代工业又与城市的近代化密切相关。“至于哪座城市能够拥有这份无上的荣幸,则是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所造就的历史命运。

  一张老上海地图前,聚集了许多参观者。这幅大型地图上,一个个醒目的红点,标注着1921年至1933年间,中共中央20多处主要机关所在地。一大、二大、四大等会址,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旧址,中央军委机关旧址……12年间,党中央在上海决策、组织和指挥了一系列革命运动,接受了一次次严峻的革命考验。在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徐国梁看来,没有上海这段革命历史的探索,也就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这条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对比中展望明日精彩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为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所赋之诗。在参观者们看来,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革命理想高于天”,党一路走到今天,历尽艰辛终立时代潮头,靠的就是一脉相承的坚定理想信念。下转4版(上接第1版)本次展览成了不少党政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站。不少党员观展后表示,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一位位无产阶级战士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才有了革命事业的成功,“虽然时空变换,但革命精神永存。”王尽美,是第一个为革命积劳成疾离开人世的一大代表,弥留之际,年仅27岁的他留下遗言:“希望革命同志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奋斗到底”。邓恩铭,参加一大时年仅20岁的水族青年,是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1931年,他在山东被反动派枪杀,《国际歌》伴随他走完人生最后一步……

  “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国宝”,展览中的这一党史小故事讲述的正是中共中央档案保存的不易。1933年初,中共中央机关撤离上海时留下的建党之后12年间的文件和资料,共计1.5万余件,它们被保存在小沙渡路的一幢两层楼房内,这里就成为中共中央文库。这是由陈为人等革命先辈在白色恐怖中,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这批档案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最终安然无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走完全部展厅,最后迎接市民的是一组上海市景今夕对比图。对于8700多万名共产党员而言,上海是母亲的诞生地。对于13亿中国人民而言,这里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市民王知秋观展近两小时,他说,“回望过去,上海留下了中国红色基因发源地的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心生期待,上海的明日更精彩。